第287章 爭論(2 / 2)

不過這種表態他是不能明確的說出來,隻得打了圓場說道:“兩位的意見都有道理,這個地方不行的話就先擱置下來,報到路局甚至更高一層的部門進行審批,由上麵的領導來做決定,不過你們要將自己的意見都寫出來,以便於上麵的領導進行參考。”

其實劉豐心中早就有了判斷,上麵的人也不傻,八成不會讓日本人去接觸任何敏感的地方,這段時間他養成了看報紙的習慣,關於機關刊物和鐵路內部的報紙是每期必看。

戲言中機關幹部每天喝茶看報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領導幹部要從那些刊物中,揣摩上麵的動態與形勢,這樣才能讓近期的決策不脫離上麵的政策範圍。

說的有些遠了,劉豐就是從這些刊物中覺察到,目前國家的機車的生產製造水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再是以前那種傻大黑粗的形象,早已經脫離了反向測繪階段,甚至國內生產的機車已經開始向非洲輸出。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我們已經可以不用再單單依賴進口機車,隻有自己掌握了核心科技,才能不受製於人,對於三菱重工的機車,國家已經沒有那麼強烈的購買意圖,讓日本人過來考察,無非也就是走個形式而已,總不能直接把人家給拒絕了,以後還怎麼做別的生意。

不過這些都是劉豐個人的猜想,至於上麵的真實意圖,到時候肯定會在私下裏通知羅正平的,具體該怎麼把握分寸,到時候羅正平自會把握大方向,現在他要做的就是報一份相關考察方案以供上麵參考。

可能是劉豐的話有些刺激到衛新榮了,畢竟要將自己的意見報上去,衛新榮有些退縮,他也怕一旦這中間有什麼紕漏,將來肯定會拿他來開刀。

如果是集體決策的話,就算將來出問題,也不會落在個人的頭上,頂多會將領導不痛不癢的處理一番,可是要以個人名義上報的話,那將來出問題的話,那可就要清算了。

衛新榮也不傻,這種得不到一點好處,並且還有很多隱患的事情,他是絕不願意承擔的,他輕輕哼了一聲,有些不情願的說道:“我們還是不給上麵的領導添麻煩了,既然有人反對讓外人來參觀檢修車間,那就不讓他們參觀好了,我們也省的麻煩。”

劉豐點了點頭,對他的這種反應也沒表示其他的意見,趨利避害的心理,正常人都會有,衛新榮也不例外,劉豐示意讓眾人繼續討論,盡快把方案給定下來,他也好回去交差。

差不多又過了半個小時,機務段的這幫人終於討論出了一個大致的方案,不過最終還是要形成一個書麵性質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