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命題透視及備考指津(上)
作者:薑有榮
高考不僅要“為高校選拔人才”,而且要“為國舉才”。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有“擔道義”之“鐵肩”,方能有“著文章”之“妙手”。為此,2014年高考全國18道作文題紛紛奏響“接地氣”這一主旋律,引導廣大考生去關注萬家燈火,去體味蒼生疾苦,去走進百姓的物質、情感、精神世界;其導向可“點讚”,其理念可“圈點”。
貼近時代生活的實際
我們這個時代,生活的實際特征是什麼?是現代化、信息化、多元化、國際化,等等。這需要我們去“破”去“立”,去“揚”去“棄”,去傳承去發展,去堅守去突破,更需要我們傳遞社會正能量,弘揚主流價值觀。2014年高考全國18道作文題準確地觸摸到了當今時代這一生活實際的脈搏,在對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多維觀照中,如下四個時代熱點尤其搶人眼球:
1.三點一線。全國課標卷Ⅰ作文題中的材料“山羊過獨木橋”直接取材於校園的運動會,寓教於樂,讓學生體驗規則與變通、競爭與雙贏。江西卷作文題關於“課內外學習探究”的材料則讓廣大考生對新課標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探究性學習”(另外兩種是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發表看法。
2.正能量。全國大綱卷作文題的材料“老王看病”傳遞的是友善互助、感恩回報的正能量。四川卷作文題的材料“人隻有站起來後,世界才屬於他”傳遞的是自強不息、拚搏奮鬥的正能量。
3.傳統文化。北京卷關於“老規矩”的材料作文題考查考生對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文化傳承與現代化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揚棄的辯證思考。
4.現代科技。遼寧卷關於“祖孫看風景”的材料作文題把目光聚焦於“照明科技”,廣東卷關於“黑白膠片和數碼照片”的材料作文題把目光聚焦於“數碼科技”,天津卷關於“假如有一款芯片”的材料作文題把目光聚焦於“智能科技”,均引導考生關注現代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深刻反思科技發展的利與弊、得與失。
備考指津:
考生要自主開展“三進行動”:
1.走進社區。通過公益、誌願者等活動,了解鄰裏鄉親的生存狀態,感知他們的幸福。
2.走進草根。通過慈善、德育基地等活動,了解普通民眾的基本訴求,感知弱勢群體的冷暖甘苦。
3.走進媒體。通過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了解最新時事、科技,感知飛速發展的時代氣息。
貼近百姓情感的實際
“人情練達即文章”,考生隻有對家人、他人尤其是弱勢群體有觸動,有痛感;既悲天,又憫人;既有體人之心、恤人之懷,又能設身處地、推己及人,才能在文章中有所反映,也才能寫出具有情感、思想健康的文章。2014年高考全國18道作文題敏銳地點到了百姓心底這個最柔軟的情感穴位,與百姓的情感神經同頻共振,讓廣大考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如下四種情懷尤其撼人心魄:
1.對天性的尊重情懷。全國課標卷Ⅱ關於“喂食野生動物”的材料作文題警示人類要與動物平等相處,不要因為一己之好、之樂、之愛、之需而使動物喪失天性和覓食能力,並引申出不能因為溺愛等不適當的教育方式而使孩子失去天性、個性,失去生存能力以及自立、自理能力。
2.對他人的體恤情懷。重慶卷關於“租房”的材料作文題警示人們既要想著自己,也要想到別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既要“與己方便”,也要“與人方便”;既要“人人為我”,也要“我為人人”,將體恤化作實際的言行,將責任注入內在的品質。
3.對責任的擔當情懷。全國大綱卷作文題材料中“老王”的那句“哪怕打工還錢再難,我也得努力。是醫院和老板救了我”體現的是一個農民工對自身責任的一種擔當。雖然“欠款還是像石頭一樣壓在他心上”,但他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消極逃避,而是再苦再累自己扛。這份擔當情懷盡顯一個草根的血性,更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4.對故土的守望情懷。湖南卷作文題“最美鄉村”向人們發出了故土的深情呼喚:隻要紮根故土,守望故土,堅持信念,放飛夢想,故土也能綻放異彩,“心在哪裏,風景就在哪裏”。
備考指津:
考生紮實做好“三項工作”:
1.重溫教材名篇。要通過重新品讀教材中潤澤心靈、滋養精神的名篇,培養自身情懷。
2.浸潤精神家園。要通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年度道德模範、年度經濟人物、年度新聞人物頒獎典禮等精神大餐,浸潤自身情懷。
3.閱讀探究遷移。要通過探究現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中蘊蓄著濃鬱人文情懷的文本,由“讀”向“寫”遷移,把握表現情懷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