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如墨的夜幕下,人族聯盟的聯軍大營之中,今夜,不少人無眠。
距離長老堂大營不遠的大周軍營地之中,有幾處大帳,燈火未息,顯然還有人正在秘密的商議著什麼。
其中一處大營外,數十名玄功高手警戒的散布在大帳四周各個角落。大帳之中,有兩個人對岸而坐,促膝長談。
幽幽的燈火下,是一個俊毅挺拔的青年。正是大周軍統帥柴榮。
“老叔,汴京那邊情形如何?”柴榮麵帶憂色的問道。
如今的大陸風雨飄搖,大周剛剛建國不足數月,許多事情剛剛展開,很多隱藏在陰暗裏的勢力野心勃勃,等待著大周頹勢顯露,便會露出鋒利獠牙,吞而噬之。
儒門表麵投入大周朝麾下,他們麾下的許多文武重臣,紛紛重新歸朝。朝局雖然暫時穩定下來,但是這些人卻並非全副身心的投靠。隻要大周稍有動亂,柴榮可以肯定,首先發難的必將是這些人。
可惜,郭威又不能不重用他們。
儒門傳承萬載,在曆朝曆代都掌控著朝局,特別是數千年前盛極一時的大漢王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發生在大漢王朝。自那之後,儒門成為朝堂和江湖最大的勢力,穩穩壓製住道門,佛門等一眾宗派。
儒家百術也成為世代最盛行的治世之術。無論是貧賤百姓,還是豪門士族,都視學習儒術為貨賣帝王的最佳途徑。這種風氣,在大隋王朝和大唐王朝隆盛至極致。
雖然尾大不掉,千百年來無數雄才大略的帝王,無不想著能夠把這條尾巴馴服,可惜往往事與願違。
唐末之亂而後,戰亂頻繁,習儒術風氣漸弱,武風漸盛,至今達到極致。天下人族,無不想著能夠憑借武力,爭逐天下,開朝立國,有所作為。
盡管如此,儒門的勢力也並未削弱多少。如今的大周朝局,武將雖然眾多,但有頭腦,有能力的將帥卻寥寥無幾。樞密院雖然掌管全國兵事,樞密使一職卻始終懸空。
郭氏政權最擔心的就是連武將係統也會被儒門把持,因此找了個借口,說是他曾在漢國擔任樞密使一職,如今身登大寶,為了避嫌,樞密院今後將不再設樞密使,隻設樞密副使兩名,樞密院主事三名,主管樞密院事務。
兩個樞密副使自然全都是由郭威的兩個心腹擔任,但是三個主事卻是儒門推薦的人。
文官係統卻完全掌控在儒門手中。為了籠絡儒門,郭威重新啟用已經七十高齡的馮道,任命他為崇政院院使,加平章事,可謂是文官首相。下設副使兩名,一名是馮道的門生慕容威,一名是郭威手下原來擔任軍師之職的杜謀。
說起這杜謀,也是正兒八經的儒門出身,如今剛過知天命的年紀,卻是後唐時期的進士,因為與儒門不和,取中進士之後,政途坎坷,於是掛印辭官,便不知所蹤。不知後來怎麼到了郭威的手下。如今郭威當國,他也算是揚眉吐氣,重新走上政壇。而崇政院下設的六名主事,分別擔任六部尚書之職的六人,卻清一色全都是儒門中人。就連六部的六名副手六部侍郎,也清一色全都是儒門之人。
杜謀想要在儒門掌控的崇政院有所作為,恐怕難於登天。郭威雖然不忿,卻沒有任何辦法。一旦激怒馮道,激怒儒門,麵對他的將是全國政務的癱瘓。
“陛下雄才大略,杜院使算無遺策,公子放心,隻待這次征魔任務完畢,公子即可封王。陛下之意,等這次人族任務完成,便要立公子為太子,全麵接管文士係統,屆時公子自可大展拳腳,幫助陛下清除障礙。”柴榮對麵端坐的是一個麵無表情的五旬老者,白麵長須,看起來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文士。但是,這個普通的老文士,卻是個實打實的大宗師巔峰高手。
此人與郭威又八拜之交,交情莫逆。郭威當國之後,首先就把他請出了山。不過,這人來曆神秘,內陸之中,根本就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柴榮苦笑一聲,道:“老叔何須跟小侄說這樣的話?姑父春秋正盛,隻需再多納幾個貴人,子息自然延綿。這事以後老叔就不要再提了。對了,姑父這次因何把老叔派來這裏?老叔離開汴京,姑父難道不擔心儒門那邊會有人不安分嗎?”
“公子放心,老夫已經請了昔日一位好友出山,坐鎮汴京,陛下安危絕無問題。陛下這次派老夫來這裏,是要協助公子成就一件大事。若是此事能成,大周將穩穩成為人族第一大國,就連儒門也會俯首聽命。”那老文士不疾不徐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