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龍雖然不知道他已經成了楊業大發其財的誘餌,但他卻知道,楊業肯定發現了他們的行蹤,隻不過他不明白,為何楊業並沒有趁機發難。
楊業既然隸屬河東,這次又親自統領大軍跟了過來,沒道理不動手。他可不信劉知遠突然改了性子。依照劉知遠的立場來看,他不會容許康龍這個時候能夠偷襲成功,迫使契丹退兵。
契丹在中原一日,對劉知遠密謀的大事就有利一日。隻要契丹人能夠堅持拿下京都洛陽,無論是殺死晉帝還是擄走他,劉知遠都有了起兵的借口。
雖然前段時間劉知遠與契丹人有某種曖昧關係,但任誰都知道,這種政治場中的曖昧太正常不過了,誰也不會把這種曖昧真當做一種牢不可破的關係。
契丹人實力強大,屢次出兵,幫助中原的諸侯成為中原之主,但他們自己卻沒有這樣去做,一方麵固然是因為契丹人的實力還不足以統治中原,另一方麵卻是因為中原的漢人絕不會容許異族成為自己的天子。正是基於這個因素,耶律德光至今也沒敢在明麵成自稱天子,讓四海朝賀賓服。
隻不過,契丹人的國主,卻又一直想成為中原的霸主,世界的霸主,耶律德光自然也有這樣的心思。他這次親自領兵前來中原,其實就是存了要改朝換代的打算,隻不過原先他隻是想著要扶助一名中原的諸侯成為霸主,這時接觸到中原的花花世界之後,卻又起了自立為天子的打算。
耶律德光開始想要收服中原各路強橫節度使的時候,曾經私下裏無恥的都給他們許諾,要立他們為天子,結果現在他卻要自立為天子,一時間各路節度使對他非常不滿,因此,如今康龍要奇襲上京城,雖然各路節度使私下裏都偷偷的得到了消息,也有不少想要趁機巴結他的節度使已經蠢蠢欲動,出兵攔截康龍,但更多的人卻是處在觀望的態勢。
耶律德光也已經感到了事情有些不同尋常,但他還沒有意識到,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中原醞釀,一旦變動起時,恐怕就是契丹人灰溜溜逃回契丹國的時候。
康龍猜測,天下局勢如此,劉知遠既然早已開始密謀要代晉自立,恐怕此刻還不希望契丹人退兵,畢竟實力與他相當的節度使還有不少,而且大晉皇室還在。契丹人一日不滅大晉,他一日就沒有起兵的借口。
他派人攔截康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隻是令康龍沒有想到的是,劉知遠竟然派的是楊業前來攔截他。但是,楊業現在竟然就這麼走了,根本就沒有攔截他們的意思,這倒讓康龍有些摸不著頭腦了。若是讓他知道了楊業的打算,非得哭笑不得的大罵楊業狡猾不可。
“拔毛將軍”的名號可不是被人白叫的,這一帶的節度使,刺史之類的地方勢力,哪個不知道楊業“拔毛將軍”的大名?哪個不知他“銀槍鎖關”的大名?
連威名赫赫的契丹鐵騎都幹硬撼的楊家將,豈是普通軍鎮兵馬所能抵抗的?石田連麵都不敢與楊業見,灰溜溜的丟下士兵就跑,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證。
康龍還不知道楊業的這個名頭,石田的不戰而逃,雖然令康龍感到好笑,但他卻著實沒有想到,這裏麵竟然還有這許多彎彎繞。
當夜,休整完畢的狂狼特戰隊再次出發。這次眾人補足了體力,同時又攜帶了不少幹糧和淡水,所以僅僅用了兩天的時間,眾人就抵達了大晉和契丹國的邊界,燕山。
自打後晉高祖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用以換取契丹人的支持,成為中原之主之後,燕雲地區就成了契丹國的國土。這是讓中原文人誌士一直耿耿於懷的事情,也是讓石敬瑭留下千古罵名的主要原因。但燕雲地區落入契丹人手中之後,並沒有像在石敬瑭手中一般,隻是邊疆的黃土僻壤,契丹國中也有治國能人,他們看到了燕雲地區的富饒,在得到燕雲十六州之後,他們並沒有把這裏荒廢掉,而是實行了一係列讓百姓得利的政策,同時頒布法令,契丹人和漢人地位相當,違犯了契丹國法,同樣治罪。
煙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之後,這裏的漢人生活反而漸漸好了起來,這也讓不少飽受戰火的漢人,漸漸開始融入契丹人之中,有了模糊的契丹國人概念。
單毅就是這一帶人士,從他的口中,康龍也了解到,契丹人的確並非像是傳言之中的一般,隻把漢人當做奴隸使用,而是實行了一係列收買漢人人心的政策。
進入燕雲地界之後,康龍所見所聞,充分的證實了傳言的不可信。看來大晉國為了能夠洗雪前恥,利用文人大造輿論攻勢的政策,還真是奏效。這些年中原漢人一直深信滯留在燕雲地區的漢人,一直飽受苦難,被契丹人當做奴隸來對待,因此他們天天喊著要收回燕雲地區,解救廣大的漢人脫離苦海的口號,還真是誤導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