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府議事廳中,此刻聚集了劉知遠的三大智囊和兩大主將。因為已經打敗了相州的彰德軍,並成功的收編了大部的彰德軍,郭威此刻已經被劉知遠從相州召了回來。
“王爺,不知急著召我等回來有何要事?”郭威滿臉疑惑的問道。
此刻議事廳裏隻有劉知遠的五個最得力的老部下,文有楊邠,史弘肇,蘇逢吉三人,武有郭威,楊業兩人,所以他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皺眉說道:“諸位,宮中密探剛剛傳了一個消息過來,說是黃澤關兵馬都監康龍,派遣手下的一名指揮秘密入宮麵聖,消息稱,康龍打算奇襲契丹的上京城,使圍魏救趙之計,迫使契丹退兵。我一接到消息就立刻召你們回來,就是要商議這件事。”
劉知遠的話說完,廳裏一片抽氣聲,就連一向遇事穩如泰山的郭威,也是滿臉的震驚和不信之色。
“那個康龍瘋了嗎?!”郭威吃驚的道,“他當契丹人是那麼好打的?他竟敢要奇襲契丹的上京城!”
史弘肇也在一旁叫道:“的確是個狂妄小子,他剛剛在黃澤關立足不到半年,招募了一批流民做士卒,他以為憑著這些流民軍就能抵擋契丹鐵騎?”
楊邠皺起眉頭,似乎想起一件為難的事情,劉知遠見五名老部下中他最看重的楊邠皺眉思索,神色不斷變幻,還以為他有了什麼主意,問道:“楊參軍,你有何高見?”
楊邠啊了一聲,回過神來,想了想才道:“主公莫非忘了,上次郭將軍統兵襲取黃澤關,三萬大軍卻莫名其妙的敗於康龍之手的事了嗎?我覺的這個康龍不簡單,他若真要奇襲上京城,多半能夠成功。”
劉知遠詢問的向郭威看去,去歲郭威親自統兵夜襲黃澤關,結果卻損兵折將,铩羽而歸,這件事郭威一直引以為戒,時時用此事來提醒自己,以後做事再不可如此大意,要摸清楚了敵人的虛實之後,再設法消滅敵人,在敵人不明的情況下,任何的失誤都有可能葬送了自己。
郭威這半年來不斷研究康龍的軍隊,雖然還沒有摸清楚上次偷襲他們的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但好歹他也從這件事情當中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康龍擁有一支非常厲害,非常獨特的秘密軍隊,這個秘密的軍隊中,個個都是好手,而且都是非常擅長於破壞和刺殺的高手。
“王爺,楊參軍說的不錯,末將曾仔細的研究過上次戰敗的原因,推測出康龍手中應該擁有一支極其厲害的偷襲戰卒,這批戰卒個個都精通刺殺破壞的手段,若是想要奇襲一座沒有重兵把守的城池,動用這批力量的話,絕對不是什麼難事。所以他很可能會成功。”郭威思索片刻,苦笑著說道。
劉知遠皺眉道:“如此說來,這次契丹真有可能退兵了?”
郭威有些奇怪,契丹退兵不好嗎,王爺怎麼會如此問?但他卻沒敢問出這句話。因為他怕劉知遠誤解。
上次因為夜襲黃澤關不成,還搭上了許多將士的性命和戰略物資,劉知遠就已經對他頗感不滿,若不是因為他的確是個難得的將才,而且又是跟隨劉知遠的老部下,說不定劉知遠已經撤了他的官職,令他回家養老去了。
劉承祐可是經常在劉知遠的耳邊念叨,希望他把郭威趕走,然後任用他舅舅為河東右軍指揮使,理由就是上次郭威襲取黃澤關不成,反而大敗的事情。
若不是這次郭威統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破彰德軍,收複彰德軍三州二十一縣之地,恐怕劉知遠還真就會聽了劉承祐的話,撤了郭威,換上了他的大舅子。
楊邠和郭威的關係一直不錯,而且楊邠也一直瞧不上劉承祐,甚至非常討厭他。他一直是支持太原王世子劉承皓的,更重要的是,劉承皓還是他的女婿。
楊邠自然不願意看到劉承祐的實力大過劉承皓的,所以他一直力挺郭威,這也讓劉知遠頗為不滿。不過楊邠一直很有謀略,劉知遠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其中至少有大半都是楊邠的功勞。
“王爺,是不是還在對上次契丹密使來說的那件事動心?”楊邠不愧是劉知遠的頭號智囊兼心腹,一眼就看穿了劉知遠的心事。
劉知遠被他說中,老臉一紅,尷尬的道:“楊參軍,你有什麼看法,不妨說說嘛,能不借助契丹之力,本王還是不會借助的。畢竟跟契丹人扯上關係,名聲上不好聽,而且做人做事也很難。高祖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麼?他在位的那段時間,整日裏唉聲歎氣,愁眉不展,本王可不想成為第二個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