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善人老爺。”一個個衣著襤褸的乞丐真誠地道謝,紛紛向對麵的老者鞠躬。
魏老笑著回道:“不必謝我,我這一把老骨頭不過趁著還有些時間,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罷了。”“老爺這麼個大善人,一定長命百歲的。”周圍的人紛紛附和稱是,魏老隻是笑著擺擺手轉身又忙著施粥去了。
魏老將一碗碗粥分發完畢後,讓仆人都留下收拾碗具,自己則是打算先在街上走走再回府中。
一個衣著普通,踽踽獨行的花甲老人背著手,佝僂著身體緩慢地走在人流如潮的街上,在他身邊經過的人都紛紛禮讓,並且尊敬地問候他,便是五六歲的稚童,也親切地叫這個慈祥的老人爺爺。這剛施完粥的老者,便是青山縣有名的富商魏東陽,此人樂善好施,修橋鋪路之事為之不少,從不欺淩百姓,口碑極佳。
十數年前南方數郡大旱,朝廷的賑濟糧雖是撥下去了,但實際分配到災民家中的也不過十之一二。縣中許多人家家中顆粒無收,食不果腹,他便將自家糧倉中的糧食捐出,救了整個青山縣的人,是青山縣出了名的大善人。頗為縣民擁戴,便是來青山縣任職的官員,也要對這個老人禮讓三分。
隻不過這老者膝下卻無一兒一女,年輕時和妻室曾有過一個孩子,隻不過不到半月便夭折了,倒是令人頗為憐憫。一生勞碌,為善不計,竟無子嗣承歡膝下,無後送終,這蒼天是如此不公!
魏老孑然一身走至魏府前,卻看見竟有一七八歲的小乞丐端坐在石獅旁,身形小小極易令人忽視,也無怪家中仆從未曾趕走他。這小乞丐看見他,竟然起身朝他走了過來。
魏老仔細地觀察這個小乞丐,衣著破爛,但是質地應是極好,頭發披散,身上髒而不亂,雙眼明亮有神,不似癡兒。
魏老在觀察的同時,那乞兒已經走至他眼前,竟行了一禮,開口道:“老先生,”聲音清亮,微微頓了頓似乎在斟酌用詞,“您與我有緣。”
魏老樂了,莫名其妙地府外來了一個乞兒,看樣子似乎是特意等在自己府外的,還說了這麼一句莫名其妙的話,難道是來行騙的不成?也罷,待會就給他些銀兩打發走吧,心中想著,魏老臉上表情卻一本正經,嚴肅道:“孩子,你且說說,我們怎麼個緣法?”
這乞兒似乎很是認真地想著,過了一會認真答道:“恕小子直言,有人要我替您處理後事。”
魏老被驚到了,魏老心善,故而沒有生氣,但是心中還是有些不悅,但是隨即又釋然了,畢竟童言無忌,難道他這麼大歲數的人還要和一個小孩計較麼。何況自己本身便無後人處理後事,這是人所共知的,不過即便如此,也應是親友相幫,不可能輪到一個素不相識毫不相幹的陌生人來。
乞兒說完話後,又道:“老先生還請勿怪,您老是否還記得五十年前臨清河中張平喪生之事?”
魏老一愣。
五十年前?臨清河?張平?
他怎會不記得!
五十年前,他與張平二人一同到臨清河遊玩,兩人在戲水之時,他不慎落入深水之處,張平情急之下一把抓住他,卻不料兩人一同落入水中,雖有村落緊挨著臨清河,不過他們是在上遊,那些村落在下遊,等他兩人被水流帶至下遊時,恐怕也撈到的也隻有兩具浮屍了。
俗語言,溺水之人都是善水之人,今日才是見了,不過卻要用生命作代價。
魏張二人在水中奮力掙紮,想要遊回岸邊,但不料卻被水流愈帶愈遠,二人在水中掙紮的同時大聲呼救企圖有路人相助。
過了一會兒兩人的呼救聲弱了下去,魏東較張平年幼三歲,此時力氣更是不濟,整個人不再動作往水底沉去,張平用盡全力撲身提起魏東陽後也是沒了力氣,眼見兩人將要淹死水中了。
魏東陽感覺自己似乎做了一個夢,夢裏他和張平二人墮身河中眼見溺死......
“小子張平,多謝仙師救命之恩。”張平跪拜在地,磕了一個頭,他是書香世家子弟,這些禮儀自然不會落了。
“小友無需多禮,今日之事也是你二人命不該絕罷了。”說話的老者一身道袍,麵目和藹,須鬢皆白,發髻鬆散,感覺隨和,此人麵色紅潤,身軀挺拔,雙目有神,談吐清晰有力,渾不似個八十高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