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林和楊從同時躬身:“請出題!”
“人卑道俗,佛達天高!”
八個字,簡單至極,但韻味無窮,惠古長老和七叔對視一眼:“悟道!”
是的,悟道!
悟道其實並不是練氣境該有的境界,但全天下修行人卻也絕不陌生,當前天下道經眾多,就算是普通人也能接觸到,隻是他們沒有法境功力相配,再怎麼悟也無法溝通天地而已,對於象惠古長老和七叔這樣高層人物而言,道經接觸得自然也是不少,但七叔自問並不知道這是出自何處――畢竟沒有真正研究過,他打算悄悄問一問惠古。
“這兩句道經精微奧妙,卻是出自何處?”惠古長老搶先傳來一句悄悄話,宣告他也是不知道的。
“兩位誰先請?”大長老微笑道。
“楊從閣下先請如何?”雪林道。
楊從冷冷一笑:“本座先答沒問題,但需得先問長老一個問題……如果本座回答之後,有人拾我牙慧,算他對還是算他錯?”
是啊,眾人經他一提醒,全都覺得很對。
這跟剛才不一樣,剛才是兩間小屋隔開,分開獨立完成,而現在,是一個問題當眾作答,先答者如果有理,後答者直接依葫蘆畫瓢,你算他對還是算他錯?
大長老笑道:“楊公子果然精明,楊公子答後,雪公子有兩個選擇,一是不認同楊公子的理解,就必須說出不同的答案;二是認同楊公子的答案,他也無需重複,本座另有疑惑待解。”
明白!沒有拾牙慧這一說,一旦正確答案先行出現,就再考一題唄。
如果沒有這個規則,先答的人無疑是吃虧的,但有這個規則在,先答的人反而沾光,因為所謂出題,一般都有慣例,越到後麵越難,你隻要先將前麵的路封死,後麵的人就別無選擇必須接受更難的題。
楊從一步踏出:“如此,本座當仁不讓!……人卑道俗,佛達天高,乃是兩句道經,出自千年前枯木古道所著《金木遺經》,意思就是:道之高度取決於人之高度,站得高方能看得遠,人卑微,其道自然落入下乘,佛通達,自然是天道通達,是故萬世修行路,群雄並起逐高枝,就是對這句道經最好的印證。”
他回答完畢,下方一齊鼓掌。
就連高台之上的七叔和惠古都不由自主地點頭。
這道題目原本他們摸不著頭腦,一時半會想不通其中的關鍵,但聽楊從這麼一說,全都豁然開朗,人微道俗,佛達天高,八個字,說的是修行至理啊,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為何一定要登高枝?為何那些超級宗門山門之前無數人跪拜求進?都隻因為一點,修行的高度取決於人所站的高度,你站的位置越高端,成就與潛力就會越大。
就好比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送入一個普通宗門,另一個送入神仙門,進入神仙門的一個就算蠢如豬,依然有破入法境之望,而送入普通宗門之人,就算是絕頂天才,都隻能仰望法境而不可得,起點決定終點,這是修行界千萬年顛撲不破的真理,也是超級宗門萬眾仰望的基石。
雖然是一個簡單明了的大道理,但有誰能說得比楊從更通俗?更簡潔?更有勾連性。
就連輕易不服人的方水,此刻都悄悄跟身邊的長老感歎:“這姓楊的王八蛋實是一幅好口才,也虧得是雪林,要是我,他娘的還真的說不過他。”
台上正中的大長老輕輕點頭:“楊公子已經回答過了,雪公子作何選擇?”
“長老之經精微奧妙,本人其實還真想多聽一段,奈何實在無法苟同楊從所言,隻能一駁!”
駁?
不另起一題?
不會吧?
這從何駁起?如何駁得了?楊從論經,論得入情入理,勾連修行之路天衣無縫,已是真正的正解,還能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