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五台山(1 / 2)

下車後,洛雨帶著洛雪徑直走過前麵的景點,從後麵的一條掛著“遊客止步”牌子的小路上山而去。

他們要去的地方不是景點,不對外開放,那裏是五台山上的高僧們清修的地方,能在那裏有一席之地的,無不是佛門中極有分量的人物,不是佛法精深的得道高僧,便是被認定很有慧根的小輩。

洛雨一邊走,一邊為洛雪介紹五台山。

五台山傳說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之所以被稱為五台山,是因為有五個頂如平台的山峰,每座山峰之上都有一座寺廟,其中東台名望海峰,上有望海寺,供有聰明文殊菩薩;南台錦繡峰,上有普濟寺,乃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是五台山上的青廟領袖,供有智慧文殊菩薩;西台掛月峰,上有法雷寺,供有獅子吼文殊菩薩;北台葉鬥峰,上有靈應寺,上供有無垢文殊菩薩;中台翠岩峰,上有演教寺,供有孺童文殊菩薩。

話說“五台歸來不看廟”,五台山上有大大小小寺廟一百餘,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名頭可不是白來的,除了五台之上的,還有很多極有名氣的寺廟,比如被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的佛光寺,它也是五台山上塑像最多的寺院,還有五台山上黃廟領袖的普薩頂,五台山標誌性的寺廟塔院寺,最有魅力的寺廟南山寺,香火最旺的五爺廟、殊像寺等等。

現在正值夏日,五台山上或植被蔥鬱,或怪石嶙峋,青色的山體矗立於天地間,昭示著這“佛教聖地”的超脫與傲然。

在青石鋪就的山路上轉了一個彎,洛雨和洛雪看到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上麵有三個穿著淺灰色僧衣的小和尚,他們都是大約十三四歲,正麵朝洛雨他們來的方向,站成一排紮著馬步,他們的手臂前舉,雙手拿著一個木桶,裏麵都裝了大半桶的水。

這三個小和尚此刻都是滿頭大汗,咬牙切齒的臉上表情十分猙獰,拿著水桶的手顫顫巍巍,不時有水灑出去。

他們的腿也在發抖,能在五台山上做和尚,體力都是極好的,所以看他們現在這個樣子,應該是在這紮馬步有不短的時間了,但也隻能咬牙堅持,因為在他們麵前還有個人。

那人穿著白色的僧衣,一手放在背後,一手慢慢撚著手裏的一串佛珠,正對三個小家夥講《四分律藏》:“無根重罪謗他戒第八,假根謗戒第九,破僧違諫戒第十,十釋子及優波離出家因緣,諸釋子證增上地,提婆達得神足證,跋提釋子樂清淨行,提婆達害佛,阿闍世殺父不成,製斷別眾食,提婆達立邪五法破四聖種……”

洛雨拉著妹妹在一旁停下,示意妹妹不要說話後,雙手合十恭敬地站在一旁,直到那白衣僧人將一遍《四分律藏》講完。

經文雖然講完了,三個小和尚卻仍然不敢妄動,直到白衣僧人擺手示意,他們才將木桶放下,但依然努力去站直,不敢在這位白衣僧人麵前放鬆絲毫。

白衣僧人將兩隻手都背到身後,然後看著麵前的三個小和尚,語氣嚴肅:“回去用桶裏的水把自己都清洗幹淨,晚課不得遲到。”

三個小和尚都對白衣僧人躬身行禮應是,待得白衣僧人點頭說了聲:“去吧。”他們才拿著木桶朝洛雨他們來時的方向走去,樣子急切,步子卻不敢太快,走到洛雨麵前,還對洛雨行了一禮才走,看來是被教訓得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