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運籌帷幄(二)(1 / 2)

華山派趙二毛掌門追問道:“既然各大門派高手精英均已來到,請問潘盟主下一步我們如何做呢?”

武林盟主潘吉峰不慌不忙的說道:“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倭寇的情報對於我們極為重要,不打無準備之仗。

老夫在決定剿滅這股為害中原百姓勢力最為強大的這股倭寇時就覺得一定把要他們的情況摸熟了,因此廣派本派弟子到江浙閩三省倭寇為害甚烈的地方調查走訪,動用本派所有的關係,與官府中的關係戶加強溝通,與沿海的漁民詢問,終於被老夫偵知這股倭寇的人數,巢穴及海上基地所在方位,財力,他們的戰術及銷髒方式等等情報。

可以說是大體上已經基本摸清了。容老夫給你們細細講述一下,然後再共商對敵之策,雖然老夫心中已經有了分數,但是還要請各位江湖經驗及對敵經驗豐富的各大門派掌門參詳一下,力求算無遺策。”

各派掌門聽了泰山派掌門潘吉峰之言後,均微微點頭,心中均自忖道:“這潘老兒倒是心思縝密,想得甚是周到,本來長途奔襲是兵家大忌,又無基地提供給養,又無地方百姓可以調集和掩護,雖然那股倭寇人數不算太多,但是想來實在是過於凶險。

聽他方才所說,一定是早有準備了,且聽他的觀點和計策再作打算,要是過於凶險,本派就縮在後麵,力求保存實力!這年頭,誰願意白白送死呢?如果這潘老兒有萬全之策,倒也可以盡心出力,如果能夠剿滅之股倭寇力的話,那我們這些個參加其中的各大門派可以說是威震宇內的好機會,百姓一定歡呼雀躍交口稱讚,說不定還可以得到朝庭的嘉獎呢!

雖然武林人士均盡力避免與朝庭扯上關係,再加上如今大明朝的天啟帝是一個信任閹黨的皇帝,長期不理朝政,還橫征暴斂,搞得民不聊生;朝下各個官員均個個如狼似虎,避之都唯恐不及。但是各大門派均是雄居一方的豪傑,與當地官員均是互相利用,若即若離,誰也不敢過於得罪他們!”

潘盟主說道:“大明前朝萬曆皇帝與東夷日本國發生過多次戰爭,那日本國的實際控製者大將豐臣秀吉也是一代蓋世奇才,不但統一了日本各藩國,拒當大明朝的藩國,挑起了朝鮮之戰,爭奪朝鮮的控製權。

大明朝與日本國在朝鮮打了多場惡仗,各有勝負。但,自從那豐臣秀吉病死之後,受豐臣秀吉托孤的重臣立即下令從朝鮮撤兵。過不二十多年,德川家康實際上控製了日本國,受封為征夷大將軍,與明朝、朝鮮、琉球恢複了稍稍正常的關係。

但是,日本倭寇勢力一直為了利益劫掠大明朝的海上商船漁船和襲擾沿海百姓,實為明朝一大禍害,大朝朝自天啟皇帝即位之後,一直無力進剿,隻是去使節要求嚴加管束那些個倭寇海盜,卻一直沒有得到好好的解決。

我輩乃學武行俠之人,本當報效朝庭,及為天下百姓蒼生謀福祉,如今倭寇為害我大明子民和朝庭之基礎,當挺身而出,盡全力剿滅倭寇!

那股最大的倭寇勢力一直占據著琉球國主島衝繩做為襲擾我大明朝的基地,擒賊當擒王,我們不長於海上作戰,到陸地上與倭寇作戰才是我們的學武之人的強項,隻有直搗黃龍,兵行險著才能揚長避短,方有勝算。”

衡山派掌門呂相儀追問道:“既然如此,那麼潘盟主具體計劃是什麼呢?這些情況我們也有所了解一二。”

頓了頓,潘盟主吩咐身後侍立的弟子陳青雲道:“青雲,你把海圖掛起來!”

那泰山派弟子陳青雲喏聲應允,和幾位弟子在船艙窗口支起一塊大架,又把一幅巨大海圖掛了起來,隻見那海圖有兩丈麵積之巨,直線彎線縱橫交錯,大量的海島、沙灘、礁石、懸崖,港口碼頭等形狀方位標注的甚為清楚。在座的各大門派掌門和眾弟子紛紛聚攏到海圖麵前,指指點點,小聲議論著。

潘盟主也踱到海圖麵前,指著圖上一小島說道:“各位請看,這個小島就是我們船舶停靠的喚做久米島的小島,而旁邊相距不遠的大片島鏈則是琉球列島。再看這個島鏈中較大的這個島,此島就是琉球國都首裏王城所在地的衝繩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