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靖三詩人序(1 / 3)

永靖三詩人序

飛天論壇

作者:高平

好詩出自詩的角度

——何其剛詩集《花兒上的絕句》序

“橫看成嶺側成峰”是蘇軾寫廬山的句子,它道出了一個真理:由於觀察與思考角度的不同,所得的感受與結論也會不同。

能夠站到哪個角度,能夠取到什麼角度,是由人的思想高度、素養深度決定的。

不同的詩人,麵對同樣的事物,之所以會寫出不同的詩來,就是由於所站的角度不同。它的呈現狀態是自然天成的。

詩人要寫出像詩的詩來,首先得站在詩的角度,也就是說,他的思維方式,他的感受觸角,他的聯想力和想象力,都必須活躍於詩的領地之內,必須排斥那些非詩的東西,尤其要排斥淺薄的思想、世俗的觀點、慣用的比喻、政治的說教。優秀的詩與平庸詩的區別就在這裏分界。平庸的詩人由於本身條件的局限,一輩子也不知道詩的角度究竟在哪裏,隻能把詩寫成分行的記述文或議論文。

甘肅永靖縣有一個找到了詩的角度的詩人,這個高大健壯、頗有酒量的西北漢子名叫何其剛,他的名氣不是很大,但水平確實不低,就他已經不能算作新秀的年齡來說,應當是屬於“大器晚成”的。永靖在文學上也是藏龍臥虎之地,何其剛可謂劉家峽黃河水中的一條“藏龍”(名字中恰巧帶有一個虎字的王國虎則是“臥虎”,他和何其剛原是同學。通過用筆名阿寅出版的長篇小說《土司和他的子孫們》已經不處於“臥”的狀態了)。

何其剛的詩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比如短小精煉,含蓄內斂,緊扣現實,惜字如金。我最欣賞、最願推崇的是他所采取的詩的角度。所謂詩的角度,就是形象、意象、具象的角度。從他的詩裏很難找得到與詩無關的東西,能做到這一點是並不容易的。目前,那些根本不是詩的分行文字就不必說了,即使有些像詩的詩,也類似兌了大量生水的牛奶或者發酵成了棉絮的麵包。而何其剛的詩不但是瓷實的,而且從不同尋常的角度,產生出許多不同尋常的篇章,有些是以警句為支撐的。

評論家楊光祖有一句很是經典的話:“沒有代表作的詩人是可悲的。”我想套用過來說:“沒有警句的詩篇是平淡的。”

可喜的是,何其剛的詩裏不乏警句,至少可以視為奇句或美句。

對於這個世界,他獨具詩眼:

“這個世界宏大而抽象/我獨愛微小的事物”“千萬人中,總有兩三個人淚水相似/而我擁抱淚珠的舍利”“這大地,雄奇又原始/任多大的熱愛也不能親近”“果子的出生帶有花的原罪。況且/再完美的甜蜜也要被腐朽收購”“夜晚,城市把細節移至室內,/就剩下輪廓還活著”。

觀察世上的人們(包括他自己),他用的是含著哲思的目光:

“挑水路上的黑色長辮/一拐彎,就變成華發”“種樹,不為吃果子,/想種就種”“認識一個人,他吃素而殺生”“有鮮紅的心,卻張大一雙虛無的眼睛”。而“心懷溫熱/兩手空空”這兩句,其分量不亞於海子的“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你看,有這樣寫敦煌莫高窟的嗎:

“莫高窟死了/隻留下信仰的遺骸/神靈駕雲遠走/信徒們化作了流沙”。

你再看,有這樣寫青海湖的嗎:

“青海湖 你的門戶/無限寬大 人們/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在無數個寂靜的夜晚/也隻有星星的集群/輕巧地橫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