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楊曦從小就是個要麵子的人,隻要她認為沒麵子的事情,她往往都會拒絕。可是看著別人不要臉後的成功,她又會嫉妒,但表麵上依然是很好很溫柔。她其實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弱點,試著和小說中的女主一樣溫柔善良什麼都不在乎,事實卻是她沒有小說中女主的瑪麗蘇情節。一旦溫柔善良一段時間,總會讓她看到人性的醜惡。所以她還是做回自己,不過在一次次的假裝中,她發現她可以在人前溫柔善良善解人意,一個人的時候肆意表現自己的陰暗麵,這樣似乎才是社會中每個人的正常狀態。於是成了現在的楊曦,別人家的楊曦。

小學的楊曦成績很好,但是總拿不到獎狀,90年代的農村期末考後不是看成績的,而是看有沒有獎狀。楊曦爸爸媽媽其實還是比較開明的,女兒成績數一數二對他們來講十分高興。但是村上的人總會質疑,數一數二的成績為何拿不到獎狀,還會說楊曦爸媽吹牛諸如此類的謠言。每次楊曦都會很鬱悶,其實村上幾個小夥伴都清楚這其中的原因,無非是村裏婦女主任拿了一籃子雞蛋還有掛曆什麼的賄賂了班主任。什麼楊曦的字寫的太差其實都是借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楊曦父母沒有送禮。但是這件事上楊曦和父母都有一致的意見,反正這個村辦小學到三年級後就要到大一點的學校了,以後什麼都是成績說話,現在班主任越是叫囂越是不送,這種獎狀不在乎。果然五年級開始楊曦每一學期都有獎狀了,而村上的小夥伴卻是開始慢慢沒有了獎狀。這其實對一個小學生的楊曦來講有好有壞,因為成績好,整個村子的大人都會對自己孩子說別人家的楊曦,正是如此,楊曦真正的小夥伴越來越少,畢竟沒有多少人喜歡被比較,小朋友都是有自尊心的。

童年的楊曦身邊有三個蔣氏姐妹花,她們就是從很要好到慢慢疏遠,就算楊曦每天早上很早起來去等她們一起上學,她們也總會三個人一起悄悄說著話,把她排除在外,在她回頭時候又假裝很好,這樣的關係一直到楊曦考取省重點,她們隻有一個考取了鎮高中後就幾乎徹底不聯係。其實楊曦也不明白為何他們會疏遠她,明明她已經很努力的融入她們了,為了和她們一起上學,她比平時早起四十分鍾;為了和她們一起玩,她把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吃飯時間重新安排;為了和她們一起吃飯,她故意叫媽媽帶了她們喜歡吃的菜;所有的所有都在遷就著,可是依然她們還是把她排除在外。隻因為父母總會說別人家的楊曦,漸漸楊曦明白了,其實她們不是真的不喜歡她,而是她們總感覺她有很多的優越感,這種自發的優越感讓她們和她相處很不自在。於是她明白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真正含義。楊曦五年級的時候,楊曦的媽媽給她添了妹妹,楊曦為此莫名憂傷很多天,楊曦爸爸很多天變著法逗她買好吃的,也許不忍爸爸工作那麼辛苦還要安慰自己,楊曦隻能接受了。隨著妹妹越長越大,楊曦也真正接受了家裏有個新成員。

高中的楊曦雖然明白了這個含義,但是由於青春期和天生的冷感,她身邊依然沒有很多朋友,有那麼一兩個也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慢慢不是那麼好。高一的楊曦很想改變沒有朋友的現狀,於是她總會在她們講什麼話題的時候把弟弟他們給她講得段子講給同宿舍的同學聽,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段子是什麼概念,隻覺得楊曦怎麼總有那麼多搞笑的事情發生,然後莫名質疑楊曦是個說謊精,專門喜歡說謊。甚至在楊曦說段子的時候發出笑聲和尖酸的隻字片語。青春期的楊曦不能忍受別人質疑自己,於是結果是楊曦和那兩個人當麵鬧翻,導致整個宿舍的關係一直不是那麼好,雖然最後是楊曦妥協了,可後麵確是楊曦的身邊朋友越來越少,楊曦隻能專心學習,再也不多嘴,於是段子手楊曦就在高一的時候徹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