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的優化研究(2 / 2)

三、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分析

1、員工經驗匱乏

企業員工的平均工齡在24-25歲左右,大多數為一些剛剛步入社會的學生,缺乏工作經驗,缺乏管理經驗。並且對整個工作流程不了解,隻懂得自己剛剛學不久的流程。

2、供應鏈上的節點較多,溝通存在障礙

維修的整個流程中涉及到售後、客服及物流這三大體係。各體係的工作人員通常隻懂本體係或者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工作性質,對於其他體係的工作職責並不了解,這樣給維修運營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跨體係的溝通中存在很多困難,一旦溝通不順暢便會增加維修的時間。

3、製度不夠完善,獎懲措施不夠明確

企業隻有一個大致的工作流程,在內部各個工作人員的工作分工並不明確,各個環節的責任人也不明確,一些獎懲製度雖然製定了但是沒有最終的監督人,或者是監督人的監督不到位,做事情沒有最終的時間結點。這些原因的存在也大大的增加了維修的完成情況。

四、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優化方案

1、對倉庫的配件進行分類擺放

為了方便、快速的找到配件可對各個貨架以及每個貨架上的貨位進行編號,貨位編號需要有一定的規律,例如,上圖中,“11小家電剩餘品類配件及相機配件”則表示第一排第一列的貨架為擺放小家電剩餘品類的配件及相機配件。A公司的貨架為三層貨架,分為上、中、下,可用111代表第一排第一列的上層貨位,112則代表第一排第一列的中層貨位。每個貨位可分為10格,即1111代表第一排第一列上層第一個貨位。

2、對企業內部的結構進行重新整合

組織結構有助於減少不確定性,明確每個員工的工作內容,澄清員工所關心的問題,解決他們的提出的“我應該做什麼?”“怎樣做”“我向誰彙報工作”“如果我有問題,去找誰解決”等問題。這就對員工的態度產生了影響,並激勵他們提高工作績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便於同事間在工作上的溝通,避免了相互推卸責任這類問題的多次發生。

3、製定嚴格的規章製度及考核方案

一個單位的工作之一就是對員工的工作績效作出評價,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促進員工個人發展和實現企業的目標。確定了企業的組織架構後,應該對各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製定考核指標,月底的時候對達到並超過考核指標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對於沒有達到指標的人員進行懲罰。

4、根據網點對配件的需求量安排送貨的批次

網點需要的配件的數量並不相同,數量差別較大,例如,商業核心區的需求量明顯比郊區的需求量大,如果每個網點每天送一次,這樣增加了運輸的成本,因此,可以根據前三個月每個網點實際需要的總量來決定每個網點的送貨批次(網點的送貨批次含義是為某個網點多少天送一次貨物)。(作者單位: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劉伯瑩,徐瑾.牛鞭效應的危害及其對策[J].物流技術,2003,(1):40-41

[2]萬傑,李敏強,寇紀淞.需求信息與處理中的牛鞭效應[J].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6(3):369-373

[3]易海燕,葉懷珍,李陽珍.增進供應鏈合作和獲取整體最優效益[J].軟科學,2002, 16(6):42-45

[4]馬士華,林勇,陳誌祥.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5]吳文祥.VMI供應鏈係統的經濟效果評價研究[J].管理評論,2003,15(6):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