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楔子(1 / 2)

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自鴻蒙開辟以來,太上元始天尊傳道法於世間,聞道之人可修煉成仙,飛升仙界,從此與天齊壽逍遙自在。到上古之時,有位軒轅黃帝平定天下,國家昌盛,道德淳樸,天下太平。自感還有生老病死之苦,便不遠萬裏膝行崆峒山問道與廣成子仙師,廣成子仙師被黃帝誠心感動,授於金丹大道與《自然真經》。

軒轅黃帝得授長生不老之術,更采首陽之山鑄軒轅劍與軒轅鼎,隨後在荊山鼎湖肉身成就,乘龍飛升,是為道教始祖。至太上老子西行,留下洋洋道德五千言,使人人可聞大道,大道方顯於世間。自此,有無數修道之人前赴後繼,留下了一個又一燦爛的神話,開創了一個又一個強盛的門派。其中尤以“青華派”第七代掌教岄曦真人最為有名。

岄曦真人天縱奇才,幼年入道,修道僅僅十數年便冠絕當世,一身修為盡敗天下修士,更成為自軒轅黃帝以降肉身成就白日飛仙第一人,留下一段後人神往的傳奇。

當今天下,修道門派眾多,除了道教外更有儒教,佛教兩家以及魔教,修行理論繁多,功法更如浩瀚煙海,可是修行的成就卻不如先人,誠為可惜。

現今的修行,正道之人大致內在以自身為鼎爐,采取體內“精氣神”為藥物從後天返回先天,外則輔以積功累德,性命雙修以期修煉成真;魔教之人則不擇手段追求自身力量,所習功法也是多半陰邪惡毒,更常常奪取別人修為,被正道門派所不齒。

俗話說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在成道成仙更加困難的情況下,無論正道魔教,都漸漸的更加依賴於外物,例如法器,丹藥等等,如果有一件強大的法器,那修行起來自然事半功倍。在神州浩土,一處不知名的山峰上,一名白衣中年男子立於峰巔,俯瞰著雲蒸霞蔚的雲海,山頂上山風呼嘯,吹動他的衣衫獵獵作響,仿佛遺世獨立的仙人。

他的身後,是一座小道觀,道觀名為“三清觀”,供奉的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師。從道觀裏走出一名少年,年紀也就十八九歲,身穿一襲道袍,模樣倒也十分的清秀。

這名少年走到中年男子身後,恭敬的說道:“師父,飯菜已經做好了,徒兒來請師父過齋。”這名少年叫做司馬勤真,是一名孤兒,機緣巧合之下被中年男子收為徒弟,這幾年一直在山上跟隨師父師娘修行。

中年男子也不說話,就那樣靜靜的站著。

司馬勤真等了良久,偷偷看了師父幾眼,見他絲毫沒有回應的跡象,不禁又開口道:“師父…”

話未說完,中年男子突然道:“勤真,你隨為師修行多久了?”

司馬勤真心裏奇怪,不知今天師父是怎麼了,突然問這個問題,恭敬的答道:“自恩師度化徒兒上山,至今已有六個年頭了。”

中年男子繼續道:“你可曾記得拜師那日,為師對你說過什麼嗎?”

司馬勤真低頭道:“徒兒記得一清二楚,師父曾說徒兒福德不夠,今生成仙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