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潛龍勿用(1 / 2)

1987年冬,雪天。在s市q縣的b鎮老街上,一小童正躡手躡腳的翻閱著書攤前的一堆雜書,攤販是個50來歲的穿土黃上裝的老婦。突然,她左看右看,見附近沒人,刷地從包裏摸出塊布來,一下捂住小童的口鼻,小童立馬昏倒下來。老婦利索地將小童裝進自行車旁的編筐麻袋裏,速度收拾攤位,騎車揚長而去。20分鍾後,一名年輕女性尋來,臉上滿臉驚慌和不知所措,隨後報警。5個小時後,老婦出現在火車站,背上的背簍裏裝著剛才那小童仍在沉睡,隻是褲腰裏插了一本叫《問天錄》的醫書。

而此時此刻,老婦並沒有發現一老道士模樣的人正向她慢慢踱去,擦身刹那,老婦人瞬時失神......半小時後她一臉迷茫地在派出所門口轉悠。根據公安筆錄,她自首後對拐賣兒童的事實供認不諱,已成功轉手10餘男童,而這悲催的最後一次,竟然栽於高人之手,從開始到結束的這個過程,她已經什麼都不記得了。

光陰似箭,一轉眼20年已過去。

餘山是s市著名的休閑旅遊聖地,山頂那個古老的天文站更是周邊廣大天文愛好者集結點。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餘山腹地其實有著一個禁區,傳說禁地之下藏有萬兩黃金。說起這萬兩黃金,這裏有好幾個版本的說法。

其中一種比較流行的是,在距餘山東南二十公裏處,曾經有個古老的港口,源自於唐代並被稱為白龍港,是s市最古老的港口。當時白龍港熱鬧非凡,繁榮興旺,貿易往來絡繹不絕,也是眾多俠道僧侶及各路英豪行走江湖的必經之路。在這個古老的港口,至今還保留著一個當年被作為信號燈的古塔及古寺廟遺跡。唐、宋、清各代皇帝爺都認為此地風水不凡,於是就在白龍港建造金庫並重兵把守,暗暗儲備庫銀以備不時之需。到鹹豐十年的時候,因為突然遭受兵燹,白龍港受到重挫,古塔和寺廟也被廢損大半。但由於事前有所防備,所有的金銀提前被偷偷轉移,正是轉往那餘山底下的地下金庫內。

古時,江湖上也悄悄流傳這金庫消息,當時這種地下金庫被稱為“活金”。既然有“活金”之說,那必然有“死金”之談,而說起那“死金”,白龍港幾公裏地外還有一座小山叫“清泉山”,說是小山,其實也就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土丘,但絕對不能因為是個小丘而輕視,其實“清泉山”從下自上就是個疊層古墓,自西漢起至清代,一共有54層不同朝代的古墓層層壘加,因為安葬的都是朝內一些政要,層層壘加也意味著朝代相輔和相克,本朝相疊加為輔,本朝壓前朝為克。各朝各代“清泉山”的地方父母官都受命安排重兵守護和巡邏,禁止平民百姓進入。後來解放後,國家作為遺址打起了圍牆把“清泉山”保護起來,但周邊農民種田耕地的時候還經常挖出金元寶,玉器類古物,再後來國家索性豎牌公示,“清泉山”一公裏半徑內禁止挖地一超過1米,而這些財寶被稱為“死金”。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解放後,餘山被解放軍部隊作為全國黃金儲備倉庫,在餘山底下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暗倉。但因為涉及國家機密,所以餘山附近駐紮著一些部隊,用來時刻保衛金庫的安全。

但無論是何種傳說,黃金永遠是人世間人性貪婪的本源及權力財富的必爭之物。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曆朝曆代,金庫和古墓之下藏著不是金山銀山便是屍山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