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我車既攻,我馬亦同 一四三 驅虎吞狼(1 / 2)

把兩國使者打發走了之後,崇禎還是認認真真的跟群臣商量了一下應對之策。

對日本比較好辦,日本人想要的隻是一個說法,一點賠償,難不成他們還敢逼崇禎把楊夢龍宰了,血債血償不成?諒他們也沒有這個膽子————就不怕把楊夢龍惹毛了,直接帶上四五萬新軍再次遠征日本,殺他們一個血流成河?下道聖旨罵楊夢龍幾句,裝個樣子就得了。再說了,讓楊夢龍征討日本還是崇禎點了頭的,當時晉商叛國事件震駭朝野,無數受過晉商好處的縉紳和官吏紛紛上書求情,把崇禎扔進高壓鍋裏蒸,崇禎抗不住了,讓楊夢龍遠征日本,弄了個更大的事件出來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然後如願以償的將範永鬥、田生蘭、王登庫等賣國賊給千刀萬剮了。說白了,楊夢龍是在替他背鍋呢,哪能真的動手去整楊夢龍啊。

但是安南那樁事就沒那麼好辦了。安南畢竟是明朝的藩屬,而跑到安南去殺人放火的又是明朝的臣民……這有點不光彩啊!一些大臣痛心疾首,表示這種事不能忍,應該果斷出兵,幫助安南消滅那些蠻族大軍!但是包括溫體仁在內,絕大多數大臣打量這幫熱血憤青的目光都像是在看傻逼。這些人精早就過了熱血沸騰的年紀,他們衡量一件事情的好壞首先要看的不是正義與否,而是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對國家有沒有好處。溫體仁上奏:“老臣認為,此事不妨放任自流!”

崇禎問:“為何要放任自流?”

溫體仁說:“此次大量遷入安南的苗、壯、瑤、俚、侗等等諸多蠻族無一不是剽悍好戰之輩,這些蠻族分布在西南、湖廣地區,三十年一小叛,五十年一大叛,自太祖與來便叛亂不斷,實在是讓人頭疼!需知大明為了平定苗人、都掌蠻人、瑤人的叛亂,打了多少年仗,耗費了多少軍餉,還是無法讓他們安分下來!如今他們大舉進入安南,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老臣以為,此事大明不僅不能阻止,還應該鼓勵那些蠻人遷入安南!”

傅宗龍說:“是極!這些蠻人遷入安南,不管是被安南人消滅,還是最終融入安南,都不複為大明之害,而且騰出的土地可以用來安置大明百姓,實乃一舉兩得!”

終大明一朝,少數民族叛亂從來就沒有停過。廣東和廣西的瑤人叛亂就不必說了,尤其是廣西,從秦朝一直到清朝,從來沒有停止過叛亂;雲貴高原也被先是被播州楊應龍之亂弄得烽煙四起,接著奢安之亂,從天啟元年一直打到崇禎十年,曆時整整十七年,死傷百萬;湖廣四川等地的苗人叛亂也非常頻繁,三十年一小叛,五十年一大叛,永不落幕,明朝國力衰退得這麼快,跟少數民族的叛亂是有莫大關係的,為了鎮壓這些少數民族,明朝已經耗費了太多糧餉,損失了太多軍隊————最慘的是這種戰爭是沒有回報的,因為那些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在窮山惡水之中,沒有多少良田、礦產,這種仗越打越虧。那麼,為什麼那些少數民族這麼喜歡叛亂,哪怕不少族群被滅絕了,仍然前仆後繼?這是因為明朝那糟糕的民族政策,明朝承襲了元朝“趕苗拓業”的國策,整整兩百多年都在驅逐少數民族,把他們往窮山惡水趕,搶奪那些少數民族的土地。對於那些歸順朝廷的少數民族,明朝官員大多仗著朝廷撐腰,橫加欺壓,肆意剝削,就連著名的貴州女英雄奢香都被這些人渣欺辱過,剝光衣服示眾,幸虧奢香識大體,忍了,否則奢安之亂不用等到天啟,在洪武年間就要爆發了。當然,蠻族那桀驁不馴的性格也時常會導致悲劇發生,他們生活的環境太封閉了,往山裏一躲就自成一個小王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種土司割據的局麵是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容忍的,“改土歸流”勢在必行————不然的話,中國境內會出現一大批國中之國,大一統就無從談起了。“趕苗拓業”和“改土歸流”讓明朝流了太多的傷,不管是蠻族還是漢族都深受其害,苦不堪言————當然,如果以百年為單位來看待這些事件,卻是合理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當代人甚至幾代人無法受益,但是百年後的子孫卻可以從中受惠。崇禎被奢安之亂煩得不行,他接手的是一個到處生煙冒火的爛攤子,這個攤子現在是好一點了,但他真的不想繼續折騰下去了。他隻想早早的把建奴和蒙古打服,別讓他們繼續鬧事,拿個六十分就可以向祖宗交代了,傅宗龍的建議讓他頗為心動……這還真是一舉兩得啊!

“傅卿,你認為應該怎麼做?”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