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兒島之戰以瘋狂的燒殺搶掠落下了帷幕。此役日軍動員了近五萬人馬,而真正與他們作戰的明軍和荷蘭軍加起來也不過一萬。在裝備上,除了火炮之外,明軍並沒有占太大的優勢,日軍足有好幾千火槍手,裝備著亞洲性能最為優越的鳥銃,還有數以萬計的武藝高強的武士和大批實戰經驗豐富的將領,更有隨時可能來襲的台風威脅明軍的生命線,怎麼看都不可能輸,然而,他們卻輸了,僅僅兩次交鋒,他們便一敗塗地,主力被擊潰,鹿兒島城被破,這樣的結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生來就注定要成為日本的毀滅者,一切抵抗都在他拋出的雷霆麵前化為齏粉……我們很慶幸朝鮮一直是中國的藩屬,而非敵國,否則我們的遭遇絕不會比日本好到哪裏去”
————朝鮮史書。
“偉大的亞洲之王是比成吉思汗更強悍的天才將領,他是世界的征服者,能敗在他的手裏,是日本的榮幸。若不是他用艦炮轟開日本的國門,隻怕幾百年之後日本仍然是一個貧瘠的、一盤散沙的國度,而非今天這個繁榮昌盛的日本。”
————日本史書。
“崇禎七年十月十六日,日軍數萬人強攻我軍大陣,我軍射敗之。”
————中國史書。
“當東方總督的大炮在陸兒島發出第一聲轟鳴的時候,世界上所有火炮都過時了;當那位總督以全新的戰術以寡擊眾,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兵力是他們四五倍的日本大軍的時候,世界上所有軍隊都過時了……非常不幸,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要跟這支軍隊在戰場上對壘,也要領教這支軍隊的威力。”
————荷蘭史書。
各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對那場戰爭的看法也不同。棒子明顯是幸災樂禍,對大明的恭順讓他們逃過了明軍的洗版,沒有落得像日本那樣的下場;荷蘭人是既震驚又憤怒,震驚的是明軍的戰鬥力,無奈的是……在後來他們也親自領教了明軍的戰鬥力;中國……對這場戰爭沒什麼特別的看法,絕大多數人讀史至此都會驚奇的叫:“怎麼,我們打過日本?”就像不把壬辰戰爭當大事一樣,這場戰爭也沒被當成大事。至於日本的反應就古怪得多了,無一例外是在吹捧楊夢龍的偉大功績,認定是他結束了日本持續數百年的紛亂格局,最終讓日本進入了近代化,他的功績堪與天照大神比肩————被揍得滿地找牙居然還感恩戴德,小倭瓜的大腦結構果然跟別人不一樣。
不過,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因為鹿兒島之戰不過是楊夢龍征服日本的開端而已,頂多算一個良好的開端,離結束還遠著呢。此時他正皺著眉頭看著一隊隊俘虜被押出來,感覺數量有點少。鹿兒島城好歹也是日本九州數一數二的大城市,有六七萬常住人口,怎麼就這麼點俘虜?而且被押出來的大多是男子,女人數量少得可憐……媽的,那幫鬼畜糟蹋女人的本事真不是一般的強!
大隊日本武士搖搖晃晃的趟過海水,來到明軍陣地前放下武器,向明軍投降。看到拚命逃出城來躲到明軍指地的區域的城中居民,再看看城裏那衝天火光和震天動地的慘叫聲、哭喊聲,這些武士的神色都有點兒複雜。按說是明軍擊敗了他們,毀滅了鹿兒島,他們應該恨明軍才對的,然而現在卻是明軍庇護了他們的家人,他們也不知道該恨明軍還是該感激明軍了。島津怒誌和毛利元輝等一幹將領匍匐在楊夢龍腳下,額頭觸地,猶如插標待斬的死囚,都是麵色死灰。按照日本的傳統,一旦兵敗,普通士兵還能投降求活,但他們這些高級將領是必死無疑的,有點骨氣的就自己剖腹,沒勇氣剖腹的直接斬首,反正是難逃一死。
楊夢龍看著他們,慢悠悠的問:“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毛利元輝抬起頭,憤然說:“我不服!”那口漢語還挺流利的,沒辦法,漢語是日本貴族的必修課嘛。
楊夢龍饒有興趣的問:“你有什麼不服的?”
毛利元輝說:“你們根本就沒有堂堂正正的跟我們交過手!你們隻會躲在營壘內放箭投彈開炮,根本就不敢跟我們的武士正麵交鋒,我不服!”
楊夢龍歎氣:“你的要求太高了點,對我來說,能將你們打敗就是勝利了,至於將你們打服,那是諸葛亮才做得到的事情,我無能為力。”聳了聳肩,望向島津怒誌:“你呢?”
島津怒誌憤然說:“若非細川家、黑田家突然倒戈,你們想擊敗我們可沒那麼容易!”
楊夢龍慢吞吞的點頭:“你說得對,沒有這兩家幫忙,我想打贏你們還真的得費點事,不過也就是費點事罷了,對我來說,這隻是時間問題,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的。”抬頭望了天邊,但見霞光如血,將海麵染得流火躍金,蔚為壯觀,他伸了個懶腰,說:“想說的話都說完了吧?那就上路吧,給你們一個體麵的死法。”一揮手,紮吉衝翁和石天保將這兩位的短刀遞了過來。日本武士隨身配一長一短兩把刀,長刀叫“打刀”,用來捅人的,短刀叫“肋差”,是用來捅自己的,估計沒有哪個武士願意用到它。然而命運就像新聞聯播,不是你換台就逃避得了的,該對自己狠的時候還是得狠下心來,比如說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