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我車既攻,我馬亦同 七十 踢上了鐵板8(2 / 2)

其實別說伯顏,連鄭經這個罪魁禍首也不知道自己扔下去的都是些什麼喪心病狂的玩意兒。軍需官將這些東西交給他的時候隻說這是一種巨型燃燒彈,一百五十斤重一枚,爆炸威力巨大,而且還會附帶著劇烈的燃燒,把上千平米範圍變成一片火海,至於這玩意是用什麼做的,軍需官不說,他也不敢打聽。軍隊裏有很多東西是不能隨便打聽的,知道得太多對他絕對沒有好處。他對這傻大笨粗的玩意兒的用途一直是持懷疑態度,但是現在是百分之百的相信官需官的話了,這玩意兒確實是喪心病狂,他站得那麼高還被烤得頭發焦卷,蒙古軍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戰鬥結束後,這位仁兄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將剩餘的二十枚巨型燃燒彈妥善保管,泄露機密者死!

其實這玩意兒並不神秘,楊夢龍在旅順之戰中就用過————沒錯,就是那種戚虎試爆過一枚之後就沒有勇氣再試了的人工地雷。這玩意兒是用石油、黃磷跟高爆火藥按比例混合、密封,再在裏麵插上雷管就成了,知道配方的話並不難做。正好,延安府那邊有好幾口小油井,每年都有不少石油流出地麵,盧象升索性就把那幾口小油井盤了下來,雇人掘深井大量開采,然後用馬車運到邊關來,再在秘密兵工廠裏製成巨型燃燒彈,分發到各個城關要塞去作為防禦武器。軍工部門還嚐試著將它裝進炮彈裏,製成可以由炮兵投射的燃燒彈,如果他們能夠成功,天雄軍的炮兵將成為放火狂魔————天雄軍會很高興能夠擁有這等喪心病狂的裝備的,軍人嘛,對那些殺傷力巨大、破壞力驚人的武器總是無比歡迎的。

幾枚巨型燃燒彈徹底擊垮了蒙古軍的鬥誌。圍城已經持續了七天,但絕大多數時間蒙古軍都是在製作各種攻城器械,真正開打的也不過兩天而已,就是這兩天的攻防戰讓他們幾乎把血流幹了,在這兩天裏,他們足有七千人陣亡,受傷的一大堆,哪怕是全盛時期的戚家軍,也沒有試過把他們打得這麼慘的!他們徹底喪失了攻城的勇氣,每次看到那幾乎被醬紫色的血跡糊了一遍的應州城牆都心驚膽戰,不敢靠近。在伯顏昏迷的這段時間裏,他們的將軍天天都在激烈的爭吵,士兵們又哭又罵,到了晚上,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會引發一陣恐慌,他們看上去就是一群驚嚇過度的鳥雀,一聲弦響就能把他們嚇破膽!

他們已經喪失戰鬥力了。誰要是敢再命令他們去攻城,百分之百會被人在背後一箭射死!

仗打到這個份上,也真是夠悲催的了。

然而,沒有最慘,隻有更慘,現在的蒙古軍正在無意中挑戰一支軍隊到底能夠慘到什麼地步的紀錄。他們是喪失鬥誌了,可是明軍沒有,明軍銳氣正盛,應州城中的軍民摩拳擦掌,嚷嚷著要組織人手殺出城去狠狠的幹死那幫韃子————被人堵在城裏讓屍臭熏的滋味可不好受,還是早點打完然後把屍體處理掉為妙。但是鄭經卻很冷靜,嚴禁部隊出城。他很清楚自己的斤兩,打到這個份上,蒙古軍是差不多把血流幹了,而他這個把總隊也死傷了三百多,沒了一半。雖說他一聲令下就能湊起一支兩千人以上的部隊,但是老兵死傷太多了,帶著這麼一支以民兵、鄉勇、鏢師、刀客為主力的部隊出城跟蒙古軍野戰,那是找死!蒙古軍雖然已經喪失了攻城的勇氣,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能力在野戰中狠狠咬他們一口。眼下戰略主動權已經被明軍掌握,他隻需守住應州城就能立下一大功,聲名甚至能聞達於君王之前,何必去冒這個險?還是老老實實的呆在城裏等援軍,或者等蒙古軍自己撤退吧。

由此不能看出這個年輕的把總的性格,他屬於那種瘋狂而又不失冷靜的人,即便帶著區區幾百人也敢於迎戰數萬敵軍,但絕不會輕敵大意,將自己的兄弟們置於危險之中,這樣的將領,前途無量。應州之役,他一戰成名,從此平步青雲,很快就成了一位威名顯赫的將領。

鄭經打定主意留在城裏跟蒙古軍慢慢磨,磨死他們拉倒,可是天雄軍不打算跟蒙古人蘑菇。時間寶貴哇,他們還要給牲畜準備過冬的草料,還要準備冬訓,還要準備新一輪的擴軍,還要儲備過冬的燃料、蔬菜……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誰耐煩跟你們耗?早打完早收工,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於是,在蒙古軍徹底喪失了攻城的勇氣之際,一支大軍從大同城中開中,如同一支長矛朝蒙古軍飛了過來……

PS:心情不好,腦子跟打結了似的怎麼寫都不順。有人願意給我來幾發心靈雞湯補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