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考驗他們心髒的是堆積在登州知府衙門裏的金銀珠寶。華美精致、金光燦爛的金飾酒具,幾百斤重一個的銀冬瓜,用幾千斤黃銅鑄的銅柱,成箱成箱的珠寶……乖乖,這裏簡直比國庫還闊啊!雷時聲過了好半天才從眩暈狀態中回過神來,撫摸著一個巨型銀冬瓜,不無感慨:“難以想象,僅僅是在登萊叛軍就搜刮了這麼多財寶!”
吳勝呆呆的問:“大明這麼有錢,為什麼卻不能讓我們這些當兵的吃上飽飯,穿上一件像樣的衣服?”
楊夢龍說:“因為大明有錢並不等於國家有錢。這些財寶都是從富商、縉紳和官員家裏搜刮出來的,他們寧可將錢熔成銀冬瓜,也不肯拿出來交一點點的稅!”用力拍了拍一個銀冬瓜,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明朝其實並不缺錢,兩三百年來,明朝在海貿中賺取了難以估量的財富,流入明朝的白銀多達數億兩,僅僅北京一城,李自成就抄出了幾千萬兩白銀,誰說明朝窮?但明朝的財政一直紅得發紫,因為賺到了大筆財富的商人是不交稅的,所有稅收都落到了老百姓身上,就這點稅源也大把人跟朝廷搶,比如說藩王、官員、縉紳。按大明律例,有功名在身的士子是免稅的,因此每當有士子高中後,必然會有很多人前來投獻田產,投獻到他們名下的田,自然就不用交稅了。藩王和官員也不交稅,這兩者都理直氣壯,誰敢去收他們的稅?如此一來,朝廷的稅源銳減,隻能在越來越少的田地上拚命加稅,想不出事都難了。
那,這海量的白銀哪裏去了?
藏到地窖去了。
明朝還沒有工業,更沒有證券、股票這些東東,再加上中國人自古以來樂於積蓄的老傳統,賺到的錢花不完,自然就藏到了地窖裏。那些大富之家生怕被小毛賊光顧,將銀子熔成幾百斤重一個的銀冬瓜,幾個大漢都搬不動,自然就不會有什麼人能將它偷走。然後,這些銀子就從市麵上消失了,不存在了,直到危機來臨,整個國家陷入恐慌的時候,這些白銀才會從地窖裏流出來,湧入市場拚命采購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引發物價飛漲,最終加速整個國家的崩潰……沒有辦法,一個國家的錢永遠比物資要多出幾倍,如果這些錢全部流入市場購買貨物,物價失控也就成為必然了。
雷時聲沒有想那麼遠,他隻是深沉的歎息:“把這麼多銀子熔了藏進地窖裏確實省事,可叛軍搜刮的時候也省事了……”
楊夢龍說:“管那麼多幹嘛?我們還是想想怎麼分贓吧。”
雷時聲和吳勝都嚇了一跳:“分贓!?”
楊夢龍理直氣壯:“當然!我花了這麼多軍費,不補回來怎麼行!總不能讓我幾千將士白忙活一場吧?就算我答應,他們都不答應!”
吳勝的小心髒撲嗵撲嗵的亂跳,像有頭小鹿在裏麵亂撞,他看著這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口幹舌燥,艱難的吞了一口口水,問:“楊將軍,這樣做不妥吧?這些都是民脂民膏……”
楊夢龍說:“少來了,眼睛都綠了還在這裏裝什麼裝!趕緊統計一下,看到底有多少錢!”
吳勝和雷時聲嘴裏喊著不要不要,身體卻誠實得很,馬上指揮手下緊張的展開統計工作……廢話,這麼多錢,誰不想要啊?
經過一日一夜的清點統計,數字出來了:總共有白銀四百五十萬兩,黃金十三萬兩,黃銅十六萬斤,珍珠六百多顆,此外像絲綢、玉器、瓷器、紅木家具之類的值錢東東也是數不勝數。至於繳獲的武器就更多了,僅孫元化花了大本錢製造的火槍就多達三千支,大小火炮兩百多門,其中不少還好好的放在倉庫裏沒有用過呢,還有幾千把仿製的日本武士刀,都是吹毛得過的高級貨,看得吳勝眼都綠了!總之,這次他們真的是發大財了!中是,該如何瓜分這筆驚人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