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在早朝上,崇禎宣布要在安定門外檢閱三軍,接受三軍獻捷的決定。
不出意料,這一決定招來文臣的一致反對。反對的理由十分充裕:關外明軍這次打的並不是什麼勝仗,自損一萬,斬首兩千,怎麼看都是一次慘敗,還獻什麼捷?讓他們將斬獲的首級,繳獲的盔甲旗幟什麼的交上來告慰太廟,再賞賜一些金銀財物,提拔幾個有功將領就行了,何必大張旗鼓,搞得勞民傷財呢?
反對意見來得異常堅決,就連一直與周延儒唱反調的溫體仁,也義無反顧的站在周延儒這一邊,強烈反對。這並不奇怪,以文馭武是自兩宋以來一直沿用的國策,文臣的地位越來越高,武將的地位越來越低,到了明朝,更是快走火入魔了,打壓武將已經成為文臣的本能反應,文臣出身的將領找個借口斬殺武將立威隻是家常便飯。也是自兩宋之後,雲台列將、淩煙畫影的殊榮與武將絕緣了,不管是何等驍勇,戰功何等顯赫的武將,在文臣眼裏也隻不過是一隻螞蟻,動動手指就能將他們活活捏死,在朝政上,文臣始終掌握著絕對優勢,武將壓根就沒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狄青夠厲害吧,身經百戰,未嚐一敗,卻屢屢遭到打壓,最後連氣帶嚇,鬱鬱而終;戚繼光夠牛了吧?險些將中國軍隊帶進了一個新時代,但是在文臣麵前,也隻能以張居正家的一條狗自居。這一政策的好處在於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了藩鎮割據,維持中央穩定,但所付出的代價卻是國民的血性日益淡漠,軍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差,最終隻能亡國。當然,如此嚴重的後果那些文臣士大夫都看不到,或者說隻當沒看到,隻顧著不遺餘力的打壓武將,確保自身的地位,哪怕將整個國家拖入深淵也在所不惜。現在崇禎要在安定門外閱兵,讓那些粗鄙武夫耀威獻捷,大大的出一回風頭,這可怎麼行!
但崇禎的態度同樣堅決,必須耀威獻捷之後再告慰太廟,他要讓京城百姓知道,他手裏還有一支剽悍善戰的大軍,沒得商量!
於是,喜聞樂見的嘴炮開始了。
崇禎VS文臣集團,一挑N。
兵部:“將士們在關外血戰數月,又走了幾百裏的路,已經疲憊到極處了,硬讓他們耀威獻捷,隻怕也提不起精神來,弄巧成拙!”
崇禎:“朕就撥下錢糧,多多賞賜酒肉精米,讓他們養足精神再來閱兵!”
戶部:“大淩河一戰已經將國庫打得空空如也,現在還要告慰太廟,郊祭四方,犒賞三軍,哪裏還有錢買酒肉精米給他們!”
崇禎:“這筆錢如果戶部不出,朕從內帑裏擠!”
禮部:“……”
崇禎:“禮部尚書別廢話,你要做的就是趕緊籌劃大典,將這場盛事辦得風風光光!朕要讓京城百姓,朕要讓全天下都知道,大明還有一支所向無敵的鐵軍銳士,任何覬覦大明光山的肖小,都會被他們毫不留情的輾成肉醬!”
工部:“咕嚕咕嚕咕嚕!”
崇禎:“朕要耀威四海,布武天下!”
禦史:“咕嚕咕嚕咕嚕!”
崇禎:“朕要耀威四海,布武天下!”
首輔:“咕嚕咕嚕咕嚕!”
崇禎:“朕要耀威四海,布武天下!”
眾文臣:“……皇上,你換個台詞行不行?”
崇禎:“朕要耀威四海,布武天下!”
……
皇帝是吃了稱砣鐵了心,大家都沒辦法。皇帝不發火的時候挺好欺負,一旦發火可就不好玩了,大家也隻能由著他去,反正是他自己出錢,大家心疼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