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遇狂叫不妙。他做夢都沒想到楊夢龍這個愣頭青居然能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敗局,將被團團圍困在大淩河兩岸的大軍給救了回來,這樣一來,這個愣頭青非但沒有罪,還有大功!自己剛剛告了他一狀,這……
怕什麼就來什麼,崇禎心情大好的擺擺手,說:“若非楊指揮使抗旨,領兵出戰,天雄、關寧兩部一萬六千大軍怕是又要全軍覆滅,被殺得片甲不留了。他不僅救出了這兩支大軍,還刺死了奴酋的戰馬,重挫建奴威風,何罪之有?朕非但不會責罰他,還會重賞!”
錦衣衛指揮使問:“那剛才的旨意……”
不提還好,一提崇禎便火冒三丈,憤怒地瞪著熊明遇,惡狠狠的說:“熊明遇,你身為兵部尚書,掌一國兵權,去到錦州,卻對大淩河戰事不聞不問,隻是匆匆傳達朕的旨意,跟個孩子吵了一架便跑回來告狀,險些斷送了萬餘精兵,更差點害朕錯怪了一員大將,你該當何罪!?”
熊明遇兩股戰戰,跪下連連磕頭,連聲說:“臣知罪,臣知罪!”他做夢都沒想到楊夢龍的反擊會來得如此淩厲,如此迅速,讓他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看似隻是兩個監軍晝夜兼程跑回來稟報軍情,實則卻是一套淩厲之極的組合拳,這一通反擊最損的地方就在於完全封鎖了前線的消息,讓他對戰況一無所知,一廂情願的以為明軍必然慘敗;更損的地方在於等他告完狀,這兩個死太監才突然殺出來,你不是告楊夢龍抗旨不遵嗎?他們就告訴崇禎,若不是楊夢龍抗旨,隻怕天雄軍、關寧軍早已全軍覆沒了!抗旨不遵跟救回萬餘大軍,哪個重?不對比還好,一對比,他這個兵部尚書的不負責任、氣量窄小、睚眥必報等缺點就全出來了;反倒是楊夢龍,雖然性子衝動,做事不顧後果,但是忠心耿耿,英勇無畏,更重情重義,反差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對於崇禎來說,一個性格上有諸多缺點,但忠心耿耿,逢敵必死戰的將軍遠比十個熊明遇這樣的兵部尚書有用。他不怕手下有缺點,沒缺點的人他反倒不敢用了。熊明遇倒是沒啥明顯的缺點,但不會辦事,有他何用?有那麼一瞬間,他都認為把楊夢龍跟熊明遇的位子對調一下會比較好……
當然,也就是想想罷了,真這樣幹,文臣百官還不拆了天啊?他雖然很不忿熊明遇,卻也不好因為這一次的過失而過於責罰,想了想,說:“罰你半年俸祿,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吧!”
熊明遇正要謝恩,吳永冷不丁的咕噥了一句:“大淩河城離錦州隻有三十裏……”
一聽這個,崇禎就火冒三丈,幾萬大軍在三十裏外殺得昏天黑地,你一個兵部尚書卻不聞不問,成何體統!他咬牙說:“罰俸一年!”
曹桓咕噥:“如果關門川軍能及時調到錦州會合,這一仗完全可以打贏的……”
崇禎一股怒火衝起三千丈不止,恨不得活活吞了熊明遇————就是這個二貨一再堅持將川軍留在關門,不讓川軍出關的!原本他也以為京師附近沒有一支剽悍敢戰的部隊不行,同意了,現在看來這個建議是錯的,這個二貨讓明軍在大淩河失去了最後一次反敗為勝的機會!他差不多是怒吼起來:“停職反省半年,罰俸三年!”
熊明遇差點哭了,罰俸三年,他不得餓死啊?正要求情,吳永又補刀了:“當時熊大人拔出尚方寶劍要砍了楊指揮使……”
崇禎越發的火大————好不容易有了個肯為朕賣力死戰的,你居然要拿尚方寶劍砍了他?你什麼居心?他高聲說:“收回尚方寶劍,剝奪熊家長子錦衣衛百戶之職,以儆效尤!”
熊明遇眼前一黑,差點沒昏過去。他的長子去年蔭錦衣衛百戶,世襲的,這一職位沒多少油水,但也是皇帝對他信任的一種表現,現在收回尚方寶劍,剝奪兒子錦衣衛百戶的功名,意味著他已經失去了這位性子急躁的天子的信任了,想要翻身,談何容易!
收拾完熊明遇,崇禎換上了一副笑臉:“擬旨:天雄、舞陽、關寧三軍忠於王事,舍命死戰,盧象升、楊夢龍、祖大樂等更是身先士卒,破軍斬將,重創建奴,朕心甚慰,特召盧象升、楊夢龍、祖大樂三將押送俘虜入京獻捷,論功行賞,欽此!”
兩萬大軍掛了一半,還召大將入京獻捷,奇葩吧?
一點也不奇葩,對於明朝而言,兩萬大軍掛了一半,斬首二千餘級,俘虜五百,便是空前大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