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浴血大淩河 七十 大淩河悲歌6(1 / 3)

羽箭如傾盆大雨般落下,箭鏃撕裂血肉的悶響讓人毛骨悚然,死亡如同風暴一般席卷整個右翼陣線,沒有人能夠幸免,在後金複合弓弓弦顫響中,明軍成排倒下。前排的前軍還好些,有盾牌保護,後排的就慘了,他們幾乎隻有一件單衫,後心精心打製的輕箭可以很輕鬆的貫穿他們的身體,箭雨衝涮之下,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抬頭望著天空中密集飛來的羽箭發呆,然後中箭倒下。

在盾車的掩護之下,後金弓箭手從容的射出十輪箭雨,將六萬支利箭傾泄到明軍頭上,然後退了回去。十輪箭雨過後,明軍右翼已經是屍橫遍野,僥幸沒有倒下的明軍驚恐的看著四周,看到的盡是成堆成堆的屍體和掙紮慘叫的傷員,右翼幾乎被射垮了!然而,他們的噩夢還沒有結束,後金弓箭手是退下去了,但是戰鼓卻擂得震天動地,野獸般的嚎叫聲響起,數以千計身披重甲的步兵眼帶血光,舉著虎槍朝他們衝了過來!倒在地上的傷兵成了第一批犧牲品,一雙雙鐵鞋抬起,落下,骨骼斷裂聲和傷兵垂死的慘叫聲接連不斷,不知道多少中箭倒地的傷兵就這樣被他們生生踩死了,這些重裝步兵卻看也不看,踏過一具具血淋淋的軀體,朝渾身發抖的幸存者撲去!有些明軍從他們手中那可怕的虎槍認出了這些重裝步兵的來曆,驚駭欲狂:“索倫死兵!是索倫死兵!”

所謂的索倫死兵,其實就是索倫部————別想岔了,東北並沒有什麼索倫族,索倫部是明末清初對分布於石勒喀河、黑龍江流域、外興安嶺一帶的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和達斡爾族的總稱,是黑龍江中上遊的土著部族集團。這些少數民族生活在暗無天日的森林之中,忍受著暴風雪的侵襲,猛獸的攻擊,饑餓的折磨,頑強的生存著。苦寒而貧瘠的土地磨練出他們堅韌頑強的性格,暴風雪和猛獸打磨出了他們非人的身骨子,使得這些漁獵民族異常的強悍,在潑水成冰的季節帶著一塊肉幹一袋劣質烈酒上山追熊獵虎,在樹木都被凍得喀喀開裂的山林中呆上十天半個月對他們來說隻是等閑事而已。後金苦於自己人口太少,每統治一地,必大量征發當地青壯為自己效力,比如說蒙古人、錫伯人、索倫人甚至朝鮮人。索倫部的青壯因為勇猛善戰,力大無窮,很快就成了八旗軍中的重要戰鬥力,每當戰局陷入膠著或者明軍戰線出現動搖的時候,這些身披重甲手持虎槍的索倫兵就會上陣,而他們總是能輕而易舉的將明軍的防線撕開,將明軍衝垮。明軍稱這些重甲步兵為“死兵”,並不是蔑視他們,而是畏懼,怕到了骨子了!每當這些刀槍不入的怪物衝上他們的陣地,撞開他們的陣列,等待他們的,必將是屍山血海!

現在,索倫死兵又來了……

張洪謨眼睜睜的看著這些索倫死兵在自己的陣地橫衝直撞,撞翻盾兵,踩死傷兵,隻覺得一股寒氣直衝腦門。建奴還真是看得起他,一口氣動用了這麼多索倫死兵!他回頭望向中軍方向,隻見那麵繡著大大一個“張”字的戰旗還在原位,迎著寒風獵獵舞動。他臉部肌肉微微抽搐,發出一聲怒吼:“跟我上!”揮舞長刀衝了上去。張洪謨身後的家丁沒有遲疑,發出一聲呐喊,猛衝上去,刀槍並舉,照著那些鐵罐頭一般的索倫死兵猛砍猛剁!索倫死兵不閃不避,長刀砍在他們身上當當作響,長槍刺上去,槍杆繃成弓形,槍尖卻難以寸進!獰笑中,索倫死兵手中的虎槍閃電般照著明軍家丁的咽喉或者胸部刺了過去,又快又準,明軍家丁還沒來得及撤回刀槍格擋,虎槍槍刃便已經輕鬆破開他們的甲胄,齊柄刺入咽喉或者胸口,從背後血淋淋的突出一大截。被刺中的明軍創口處鮮血標濺,沒等他們倒到地上,便已經斷了氣。這些家丁的裝備比明軍普通士兵要好得多,但是他們的盔甲的質量仍然是不敢恭維,而索倫死兵的虎槍破甲能力又是出了名的強,這些家丁跟裸體與索倫死兵肉搏差不多!索倫死兵像銅牆鐵壁一樣壓上來,虎槍不斷刺出,幾乎每一槍都要刺入一名明軍家丁的要害,帶走一條生命。幾乎就是一盞茶的功夫,張洪謨身邊那點家丁被死傷殆盡了。一些明軍士兵鼓足勇氣撲了上去,頑強抵抗,然而他們的裝備和訓練跟索倫死兵相比都差得太遠了,上去隻能是送死。索倫死兵不斷往前推進,明軍被他們一叢叢的刺倒,本來就搖搖欲墜的陣線很快就被撕裂了,更多的後金步兵從索倫死兵打開的缺口湧入,越來越多的人被卷入白刃戰中,右翼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