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首語(1 / 1)

卷首語

作者:馮光輝

在中國作家中,有一位作家一直關注著環保問題,30多年來,他的生態係列長篇小說《黑雪》《毒吻》《天獵》《地獵》等以及長篇生態環保紀實文學:《中國檔案》《新聞曝光的背後》《黃河追蹤》《西部大盤點》《怒語長江》等千餘萬字的作品相繼發表,引起政府關注。他就是山西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哲夫。前不久,我電話至哲夫先生,約其大作。哲夫先生隔天便發來四篇散文以支持本刊。在此深表謝意。

還在上海戲劇學院讀書的90後常州作家許沁,以當今青年人的眼光看待過去了70年的抗日戰爭,她以飽蘸的激情塑造了一位抗日的母親,為掩護革命戰士挺身而出,一個小家的付出贏得了偉大母性的光彩;詩人李朝潤、楊毅則以心中噴薄的詩話,紀錄著一段抗日烽火。

本期推出玉樹州藏族作家桑傑才讓的中篇小說《在那遙遠的小山村》。白加村孩子的求知欲望,讓山區人民懂得教育的重要性。鄉村獨特的地域文化豐富了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懂得了活著的意義。與此同時,特殊的環境促成了一對鴛鴦,延續了漢藏聯姻的曆史淵源。

我市作家沈成嵩,年逾八旬卻不斷為我們捧出一本本農耕文化的隨筆,他立誌於為江南農民寫書,為江南農耕立傳。退休近二十年,出版了《稼禾記憶》《農時記憶》《鄉賢記憶》等十餘種農耕文化書籍。在文學、農學、民俗學、社會學、曆史學等多方麵都有存史、勵誌、育人的文化價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讀來平樸自然、清新有趣,從尋找消失的田園風光中,使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惋惜和濃濃的鄉愁。

浙江作家謝誌強短篇小說《鴿子》有個意象由走到飛。年老臥床的嶽母,起先盼望能走,卻隻能在床上病臥,而選擇死也不由自主。該作以從容、簡約的語言寫了當代老年人的生存境況,從女婿的視角表達這種微妙的感情。以輕逸寫了沉重。特別是丈夫向妻子敘說嶽母在夢中複活卻又飛翔,傳達出生命之輕——那幻化的鴿子實現了老人由走到飛的生命的輪回,消解了生死界線。由此,寫出了老年人生存境況的獨特性、普遍性。這是中國故事的表達。

我省作家何尤之敘述著一位顧客看中一款項鏈,營業員雪微不肯出手,因此被處罰。雪微說被客人訂貨了,錢卻是雪微墊付的。雪微因此陷入了經濟危機。客人遲遲沒有取走項鏈,之後項鏈跌價了。後來客人竟不要那款項鏈了。那客人是個清潔工,想送兒媳項鏈,結果兒媳沒看中,善良的雪微默默擔起了損失。情節的變化運行著人物對項鏈的糾結,調動著的卻是讀者對雪微的惦念。

廣東作家張遂濤的小說《陌生人來到馬巷》,看這個題目就充滿了張力,帶有懸疑,讓人禁不住想讀下去,哪個陌生人?為什麼來到馬巷?作者在小說中掩入兩個暗扣,一是軍轉老民警與高校畢業新時代民警之間的個性差異,二是明線下民警的追逃與暗線下陌生人來馬巷勸哥哥回鄉投案自首的互文。小說篇幅雖短,內容卻豐富,且針腳綿密,很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