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個紙條,你想辦法幫我交給蘭桂坊那邊的一家朝鮮菜館······”
安邦接過對方遞過來的一張紙條,上麵密密麻麻的寫著一串棒子文,他頓時明悟了,對方的長相和口音聽起來都有點怪異,這人原來是從北朝鮮過來的,同時也明白對方為啥對他比較另眼相看了。
七十年代以前,國人都習慣把朝鮮叫北朝鮮,把韓國叫南朝鮮,因為援朝的原因,北朝鮮的軍人向來都對內地當兵的比較有好感,那是曾經並肩作戰後積攢下來的友誼。
安邦看不懂上麵的朝鮮文字,所以就接到了手裏,點頭說道:“問題不大,等我下次有人來探監的時候,我給這紙條遞出去”
“嗬嗬,那就謝謝你了,我好不容易找到這一次出第四監區的機會,就是希望你能幫我這個忙,謝謝了”北朝鮮的棒子呲著白牙笑了笑,但安邦總覺得對方的笑容來帶著一抹意味深長和如釋重負的味道。
北朝鮮的兵,安邦還是有些了解的,趙援朝還有曾經幾個戰友,和李滄海他們都聊過這幫到現在都填不飽肚子的高麗棒子。
趙援朝在東北當兵的時候就說過,當時鴨綠江冬天結冰了,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氣,最冷的時候北朝鮮的軍官就讓人在江麵上拋出一個冰窟窿,但凡是訓練不合格的就給踢到冰洞裏去,什麼時候人凍僵了,就什麼時候把人給撈上來,為的就是讓你提起精神訓練,少遭這個罪。
北朝鮮因為地勢和環境的原因,生活一直都很貧瘠,日子過的哢哢苦,所以那裏的人要想能吃上飯並且還有身份地位,通常都選擇進入部隊去當兵,而那個年代裏隻要一當兵就意味著打仗,和南朝鮮打,再早之前和美國大兵打,到現在南北兩個朝鮮依舊摩擦不斷,幾天就幹一仗,所以北朝鮮的兵論戰鬥經驗可要比安邦,王莽他們還豐富了,這些人真的是從戰火中孕育出來的。
歸根結底,北朝鮮出來的戰士就是膽子大,腦子靈活,作戰經驗豐富,最重要的是下手狠,敢拚命,不然這幫蠻荒之地的棒子們雖然有誌願軍的幫襯,但又如何能把美國大兵給趕出去呢,靠的就是一腔熱血和狠勁。
安邦接過對方的紙條後就跟馮智寧去吃飯了,吃完回到號子裏,他就把那張紙條拿了出來,遞給馮智寧說道:“正好明天你就出去了,把這張紙帶上,你或者王莽給送到地方上去,這個棒子之前曾經提醒過我一次,要不然我可能就死在四監區裏了,反正就是傳個信麼,幫個忙吧”
“妥了,給我吧·····”
第二天,馮智寧出獄,大圈的車隊來接人,上一次老橋和李奎出來,大圈就來了兩台車然後其他人都是打計程車出來的,但時隔一年多大圈再來人,則是開了兩台豐田皇冠一輛商務車,最牛掰的是頭車居然還是一輛黑色大氣的奔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