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有聽過,不知現在調查得怎樣了?”王浩然也有關注這事,他身為商人,自然是希望商人的地位能得到提升的,然而林澤縣許成傑做法過激,一旦朝廷因此出手壓製商人,許成傑將會成為所有商人的罪人。
“查出來了,林澤縣許成傑許諾給林澤縣令家人一千萬,讓林澤縣令攬下所有罪名。想必林澤縣令是覺得無論結果如何,他身為林澤縣令,官商勾結,欺瞞朝廷開采銅礦,還導致不少村民傷亡,不死也都得老死獄中的,於是他才答應了許成傑的條件。”李世民道,“人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餓肚子的想吃飽飯,能吃飽飯的就想賺點錢,有錢的就想著能有權利,這樣,追求就變成了野心了。如今朝中大臣都覺得任由商人做大會霍亂朝綱,認為你這護國公是萬年一遇的好商人,而其他商人則必須有所壓製才行。你覺得如何?”
林澤縣的事果然引起了朝廷對商人的警覺!
“臣弟以為,大唐子民是一個整體,士農工商各司其職,缺一不可,當無優劣貴賤之分。如今商人能迅速發展起來,大部分原因則在於以往曆朝曆代對商人的壓製,使得商人發展緩慢。商人在這短短十數年就能有今日的光景,看似突飛猛進,其實這隻是適應大唐的發展而已。如若以往都不曾壓製商戶階層,商戶慢慢發展,差不多也能發展到現在這樣。”
李世民並不大認同王浩然的想法,但沒有接話,而是讓太監把李治叫來一同商議,畢竟他已經放手朝中事務了。
李治來了後,李世民便對他道:“治兒,如今你要開始掌管朝中事務了,當有自己的主見。關於林澤縣一事,你以為如何?”
“回父皇,孩子以為抑製商人發展是必須的,然而商人的作用對商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朝廷所得稅收主要來源於商業稅收,所以對抑製商人一事,不可過於嚴厲。”李治答道。
“浩然你認為呢?”李世民又向王浩然問道。
“陛下所慮可謂周全,不過臣弟以為,朝廷內外之所以忌諱商人做大,擔心的隻是官商勾結。官商勾結之害確實影響甚大。然而能官商勾結的,自然也有為官者參與才成,其罪魁禍首,應當是官商兩方,而不僅僅是商人。”王浩然並不認同抑製商人的做法,不過李治若是隻用緩和一些的辦法,他也能接受。
“這倒也是,防止官員徇私舞弊也是重中之重!這些年,官員貪汙受賄之事層出不窮,也該大刀闊斧的整頓一番了。”李治點頭道。
“越來越多的官員徇私舞弊,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心裏不平衡。他們地位尊貴又權利,然而獲取的錢財卻比不上地位低賤的商人,特別是這些年商業突飛猛進,不少商人賺得盆滿缽滿,官員們的這種不平衡更是突出,那些受不住操守的人便走上了徇私舞弊的道路。”王浩然分析道。
“那姑父的意思是增加官員俸祿,以高薪養廉?”李治問道。
“這倒不是,大唐發展到如今的層次,評價大唐優劣的就不再是以往關注的糧食、國庫是否充足了,而是看有多少人想當官。為官者,當解民之困、急民之所需,更多的是一種奉獻精神。如果大唐子民對當官趨之若鶩,那麼就明當官是有利可圖的,抱著這思想當官的人,必定會貪贓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