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公這麼大陣勢,不知所為何事啊?”武元爽沒給王浩然什麼好臉色,冷冷道。綿羊都有脾氣,更何況是被欺負上門的武家人了。
“這你心知肚明,你誹謗於我,今日你就得給個法!”被誹謗了一句就登門興師問罪確實有些過分了,不過王浩然可沒想當什麼聖人,隻要能讓李世民斷了納武如意為妃的念頭,當當壞人也無妨。
“是不是誹謗還不一定呢!家妹如今二十有餘,這年紀,若是其她姑娘,早已經子女成群了,而你卻遲遲不讓家妹出嫁,這到底是有何意圖?”武元爽反問道。
“誰是本國公不讓徒兒出嫁的?這幾年來,前來提親者不知凡幾,本國公無一不讓徒兒親自挑選,然而無一能讓徒兒看中而已。”圍觀的人眾多,王浩然不得不把這事解釋清楚。
“婚娶之事,理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讓他們自行做主的?家父把如意托付於你,你身為如意的師父,不為如意終身大事著想,實在難為人師,若是家父在有靈,必然悔恨當初把如意囑托於你!如今家父不在人世,長兄為父,從今日起,我便讓如意退出師門回我們武家!”
“沒錯!護國公,你雖才華橫溢,但實非為師之才,還請速將家妹送回來吧!”話的是剛剛趕回來的武元慶。
“論起輩分,你們在本國公麵前都還是晚輩,在長輩麵前,哪有你們晚輩指手畫腳的份!再了,徒兒婚嫁之事,本國公哪裏沒有操心?本國公對徒兒將來夫家的要求不高,隻有一條,那就是徒兒自己看得上的就行。”
“既然如此,太上皇能看上家妹,乃是家妹之榮幸,你卻為何都不問問如意的意思就反對了呢?”武元爽質問道。
“徒兒曾立了五條擇偶標準,凡有一條不符的都不行。”王浩然也不等他們問起便繼續道,“第一條,才華不輸於翰林院的程寧;第二條,家世不低於右拾遺徐良才;第三條,品行不差於太學院的徐寶坤;第四條,相貌不輸於太府寺的陸居安;第五條,年齡相差不得超過十歲。”
那四個拿來對比的人都是恩科百人中人,他們有些地位不算高,但因為是恩科百人,名聲還是很大的,所以拿來作對比再合適不過了。武如意這五個要求都不算太高,然而若要五個都滿足的話,這樣的人還真有如大海撈針一般難找。
王浩然又轉身朝圍觀群眾道:“諸位,我徒兒日益年長,我這當師父的也很著急,故而在此立下懸賞,還請諸位幫忙為我尋找符合以上五個條件的才俊,若誰有舉薦合適人選,我以黃金百兩作為答謝!”
王浩然之所以臨時起意立下懸賞,確實也有為武如意婚嫁一事著急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武家從一開始就把與王浩然的矛盾指向武如意婚嫁一事上,而不是指向同不同意讓武如意給李世民當妃子這個爭議上。這對王浩然來是個好現象,於是幹脆順勢而為,不是王浩然這當師父的不著急徒兒的婚事嗎?那王浩然就著急起來給你們看看嘍。
“王浩然,你好大的膽!你明知太上皇相中了如意還敢為如意另找郎君,這可是欺君罔上之罪!”武元爽急了,他還指望著武如意能當上太上皇的妃子來提高家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