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策劃
作者:
由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的《超越權力——網絡時代的領導行為》一書提出的由“工業時代到網絡時代領導行為麵臨革命性變化”的主題,引起了國內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本刊就此邀請該書作者及部分專家學者進行網絡會議。
《超越權力——網絡時代的領導行為》一書作者、福建行政學院教授劉明輝提出:
研究網絡時代領導創造價值的“泰羅製”
工業時代是管理創造價值的時代。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揭示工業社會創造財富的實質時說了一句很值得我們深思的話,即工業時代像巫師呼喚魔鬼一樣把財富從地下呼喚出來。
這句話用彼得·德魯克的話來解讀就是:“對過去100年生產力的迅速提高,技術專家把功勞歸於機器,而經濟學家卻把功勞歸於資本投資。隻有極少數的人認識到,功勞應該歸於把知識應用於工作,發達經濟國家正是由此被創造出來的。”這就是說,我們不能把工業時代管理理論的作用與科學技術、資本割裂開來,事實上現代管理理論和方式對工業社會財富的飛速膨脹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在嚐到管理創造價值的甜頭以後,工廠內部的管理者,從班組長到廠長的薪酬隨著管理價值的遞增呈幾何級數增加。他們不是勞動者,卻是在整合勞動者。整合的勞動越高端,越複雜,報酬越高。打工皇帝唐駿從在微軟整合軟件業勞動,到在盛大整合網絡遊戲勞動,直至到新華都整合資本市場,管理整合一路向高端升級,其個人收入也一路水漲船高地漲至十億。這就是一種管理創造價值的典型。可以看出,整合勞動的價值已經由整合低級勞動向整合高級勞動轉化,信息社會報酬最高的是那些能整合高級勞動的人,即在行業中能夠整合人才創造價值的人。
對黨政幹部來說,領導的價值不是以金錢來衡量的,而是以“為人民服務”的滿意度來衡量的。從這個角度分析就更需要整合高級勞動,讓人用心工作,用腦思考而不是讓公務員僅用手腳在上班。正像“泰羅製”給西方文官製度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一樣。政府領導者更需要研究怎樣從網絡時代的實際出發,突破舊的權力觀、管理觀、統治觀的製約,形成適應新的變化的領導工作方式。
21世紀,最大的價值是創新。真正的價值倍增效應不再是手腳在一個意誌下的整合,而是頭腦與頭腦的整合,智慧與智慧的整合。
領導創造價值麵向未來的成長路徑,要有新的探索。綜合以上分析,我在《超越權力——網絡時代的領導行為》一書中概括出網絡時代領導的六個方麵:
第一,魅力導引——讓人追隨你。認識我是誰,進而讓別人認識你,讓別人的優點和你的優點進行整合,讓別人的優點去彌補你的缺點,讓別人的優點和你的目標進行整合,這是領導創造價值的前提。
第二,利益磋商——整合資源擁有者,整合利益相關者。工業時代告訴我們利益就是博弈——我要戰勝你,我要得到你的利益。而網絡時代則告訴我們利益可以磋商——你有什麼利益,我有什麼利益,我們兩個人疊加起來可以有更大的利益。利益磋商的關鍵是要整合資源擁有者,整合利益相關者,而這是工業時代管理的利益觀所無法解釋的。
第三,共啟願景——甘當群眾的小學生。人的生命意義總有自己追求的最輝煌的一瞬間。領導的追求與每一個個體的追求不一樣,他的價值在於這個輝煌的一瞬間是在自己承擔責任的範圍以內和被領導群體一起,在曆史上劃下生動的痕跡。更重要的是要劃怎樣的痕跡,這不是取決於領導者自身的追求,而是取決於整個群體的共同願景。就像當年毛澤東同誌說的那樣,我們要“甘當群眾的小學生”。
第四,網絡時代——讓組織活起來。如果我們用一幅圖形象地說,工業時代最高效率的組織是金字塔結構的組織。而今天大家努力探索組織的目標,是怎樣像人的經絡和脈絡一樣靈活地應對現實的變化的組織,讓大象跳舞。在結構上我們一定要認真地把事業部製和矩陣式組織的優勢融入網絡時代領導創造的價值中。
第五,製度引導——讓鯉魚跳龍門。如果工業時代的製度好比養魚的魚缸,讓魚兒在看似無形卻有形的玻璃壁裏安分守己地遊弋,那麼網絡時代的製度就是龍門,引導鯉魚翻身騰躍、激蕩浪花,創造生命的新價值。
第六,價值激勵——給你你要的。激勵的實質是人需求的滿足。人在社會上對“權、錢、財、色、名”都有需求。網絡時代與工業時代的激勵根本不同在於,工業時代的激勵總體上是一種事後激勵,你做出來我再給予獎勵;而網絡時代的激勵是在於對價值判斷以後事前的激勵,事前讓你覺得我是有價值的,我有能力發揮價值。
網絡時代領導創造價值的領導力革命不是全盤否定的先破後立,而是一種柔中帶剛、潛移默化的進程。當人類一邊繼續享受工業時代的生產成果,一邊自然而然地就搭上了信息社會的信息快車,這個自然曆史發展的特殊過程引發了領導——這個整合人類資源與智慧行為的全新革命。
進入網絡時代,把高層的領導智慧傳播到基層,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增進文明、創造未來財富的值得努力的趨勢和方向。《超越權力——網絡時代的領導行為》一書考量的關鍵點是工業時代與網絡時代在整合人的資源方麵的根本區別,以及在從管理創造價值時代進入到領導創造價值的時代,領導行為如何落在創造價值的實處,從而整合人類曆史以來的領導智慧,把它變成類似工業時代泰羅製一樣的可操作的方法,為在信息社會人類的前行探索理論方法和操作原則,探索麵向未來無論大小的組織群體,領導實現價值的方式。
在以上理念指導下,本書更多的是從領導者已有的自覺和不自覺的行為,去進行剖析和體驗,希望從中發現我們思想創造價值適應未來的東西。從工業時代開始到上個世紀初“泰羅製”成熟的管理理論提出,用了一百多年時間。進入網絡時代,整合高級勞動,使人用心工作的領導理論在領導者和專家的關注下,一定不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我們要根據未來的價值取向,重新研究和探索網絡時代新的創造人與人分工協作的“泰羅製”。
福建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林修果教授提出:
工業時代的領導行為麵臨變革和超越
網絡時代在信息技術、傳播媒體等方麵對於工業時代而言是一種巨大的超越。網絡時代的領導,更確切地說網絡時代的領導行為對於工業時代的領導和領導行為來說也即將或正在麵臨著深刻的變革和超越。
一是超越權力。權力是一種強製力,即一方對另一方的支配。在進入網絡時代以前,人類社會的權力是以暴力和財富為基礎的。“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這是曆史告訴我們的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誰占有軍隊,誰就獲得權力。進入工業社會以後,暴力為代表的權力在弱化,核武器出現以後,軍事較量推到極處的結果是毀滅整個人類。另一方麵,以財富為基礎的權力,在工業社會滲透蔓延,資本像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通過占有和控製各國的市場,進而獲得權力。隨著21世紀網絡時代的到來,情況更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知識、信息可以近乎零成本地獲得,改變了世界權力的格局,傳統權力的觀念必須突破。全球著名的預言家阿爾文·托夫勒,在上世紀90年代寫了一本頗有影響的書《權力的轉移》,指出網絡時代權力將由暴力、財富向知識、信息轉移。傳統權力的效應在遞減,意味著新模式、新機遇的衍生。從現在起的下一個十年,中國的發展充滿了機遇與挑戰,事業的成敗得失取決於領導者的決策與思路。麵向未來,黨政幹部和企業高管,如何理解權力變遷,如何把握權力變遷,如何更好地駕馭全局、整合資源超越傳統權力的局限,引導權力創造出新的價值,這很值得我們思考。
二是超越管理。工業社會是管理創造價值的時代。工業社會通過把複雜勞動、腦力勞動條分縷析細化以後,變成人的動作。它創造價值的訣竅在於三個方麵:一是以權力為核心的金字塔組織;二是嚴謹而又完善的規章製度;三是以罰為主的獎懲激勵。麵向網絡時代,這三點已經成為基礎,但是邊際效應也在遞減。以權力為核心的金字塔組織所產生的負麵作用凸顯出來,擁有比他們父輩更好工作條件的富士康的年青員工,他們難以承受在權力控製下隻用自己手腳的抑鬱,而產生了係列跳樓的悲劇。更為尷尬的是,這種工業社會的權力模式,使得有價值的人才因受不了約束而紛紛離去。以減少浪費為目的的製度雖然對行為製約依然有效,但是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人在高度嚴密和完善的製度麵前活得越來越不耐煩,落跑的人越來越多。更大量的人是消極的抵抗,他們可以很好地遵守製度,但是一般不在創造價值上去努力。以罰為主的激勵體製雖然對常態的行為管理有效,但是在組織中類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人浮於事的情況越來越多,更可怕的是,這種嚴厲的懲罰措施使沒有價值的人留下來,有價值的人紛紛走掉。要超越管理,必須由領導致力於整合人的手腳,到認真研究整合人的大腦,進行願景的整合,利益的整合,以及智慧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