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監給小狼、石正峰、大牛他們解釋,說道:“魏國沒滅亡的時候,幾乎年年都招內侍。宮裏招一百個內侍,往往有五百個人報名。這五百個人在報名之前都淨了身,其中一百個人被選中了,剩下那四百人,進不了宮,回不了家,隻能在京城裏流浪,做一個無名白。”
旁邊一個太監說道:“以前,大梁的大街上隨處可見那些饑寒而死的無名白,他們死了,就隨隨便便拉到城外去喂野狗,連個墳頭都沒有。”
那些無名白低著頭,感懷自己的身世,啜泣起來。
成千上萬的人為了生存,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閹割了,要送到宮裏去當太監,這就是奴才們歌頌的煌煌盛世!
還好,魏國滅亡了,那些貴族官吏的財產都被沒收了,老百姓不用再付出自己的血汗,供養這些寄生蟲了。
石正峰看著這些太監、無名白,說道:“你們一共有多少人?”
老太監說道:“我們老老少少加在一起,一共有二百三十七人。”
石正峰說道:“我會把你們的情況告訴官府的,讓官府妥善安置你們。”
老太監詫異地看著石正峰,說道:“敢問大爺尊姓大名?”
大牛在旁邊說道:“我家主人的名姓你就別打聽了,你隻要知道,我家主人和官府說句話絕對好使,這就夠用了。”
石正峰拍了拍大牛,那意思是在說,“好了好了,大牛,咱們別裝逼了。”
石正峰找到了中原省的總督,把這些太監、無名白的事告訴了總督。這些太監、無名白也是秦國的子民,官府不能不管他們,起碼要給他們一口飯吃,讓他們能活下去。
石正峰這峰軍大將軍親自發話了,總督高度重視,把這些太監、無名白都做了安置。有的太監、無名白去廟裏當了僧侶,有的太監、無名白去當了更夫,還有的太監、無名白去了國營作坊,當起了工人,還有的太監、無名白被介紹到大戶人家,當起了仆役。
石正峰和大牛、小狼離開了中原省,來到了中山省,中山省就是原來的中山國。
中山省已經實行了自治,官民相處很融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現在這中山省是秦國的一部分,石正峰問街上的人,你是沙陀人還是華夏人,被問到的人都會搖搖頭,說道:“不,我是秦人。”
當初中山省要實行自治的時候,很多大臣都反對,覺得這樣做的話,沙陀人會生出反叛之心,會危及秦國的江山社稷。
結果,實行自治之後,中山省的沙陀人不僅沒有生出反叛之心,反而對秦國的認同感更強了。
中央和地方就好比父母和孩子,父母尊重孩子,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會對父母充滿了親情。相反,父母要是處處壓製孩子,一丁點自由也不給孩子,孩子會生出叛逆之心,對父母充滿了厭惡。
中山省的地理位置並不好,山地多,平原少,也沒有什麼礦藏,是秦國自然環境最差的省份之一,但是,中山省的經濟卻是秦國最強的省份之一。
出現如此大的反差,第一是因為沙陀人聰明,善於經商,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第二是因為中山省上下一心,沒有什麼官民矛盾,沒有嚴重的腐敗黑暗。
在中山省待了幾天,石正峰和大牛、小狼又到了河東省。河東省是原趙國國土,石正峰以為趙人尚武強悍,很難管理,沒想到,趙人都很溫順,並沒有發生大規模反抗官府的事件。
趙人如此,是因為贏彥良逼迫黃景升自盡,將趙人心中的仇恨化解了許多。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很多將士戰死沙場,家屬們都把這股恨意對準了黃景升,覺得黃景升是殺害他們親人的元凶首惡。
除此之外,趙國遭遇饑荒、地震,秦國從關中省調來了大量的糧食,救濟趙地的百姓,還派出官兵幫助百姓蓋房子,重建家園。
趙人尚武強悍,不畏生死,但是,他們不固執,不傻,誰好誰壞,他們心裏掂量得清,不像是魏地的某些百姓,給人家當了一輩子的奴才,秦軍讓他們挺直了腰板做人,還把他們氣得火冒三丈。
河東省的北邊有一條易水河,過了易水河就到了燕國國境。
秦國與趙國交戰的時候,燕國封鎖了與趙國的邊境,現在趙國滅亡了,國土被秦國吞並了,燕國還是沒有開放邊境,石正峰和大牛、小狼隻能趁著燕軍不注意,悄悄地渡過易水河,潛入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