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掉了韓國之後,為了穩定韓地的局勢,保留了一大批韓國官員,讓他們繼續在韓地為官。石正峰知道這些官習慣了作威作福,習慣了貪汙受賄,讓他們真心實意對老百姓好,難於上青天。
於是,石正峰向贏彥良提議,從秦國本土的新學院裏,挑選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讓他們到韓地為官,有他們監督,那些原韓國官員就不敢太放肆。
贏彥良覺得石正峰這個提議很好,就欣然接受了,選拔了數百個學生官,派往韓地。
這些學生官沒有行政經驗,但是,他們有一身正氣。原韓國官員有行政經驗,但是,缺乏廉恥。雙方在一起正好互補。
石正峰詢問老者才知道,很多學生官都辜負了石正峰的期望。他們一身正氣地來到了韓地,結果沒多久就被原韓國官員們給腐蝕了,雙方快快樂樂地一起貪腐。
“怎麼會這樣?”石正峰有些想不明白,新學院裏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利益的誘惑麵前,怎麼如此不堪一擊。
老者說道:“這有什麼想不明白的?很簡單,你從小吃糠咽菜,突然在你麵前擺一桌大魚大肉,你饞不饞?你青春年少,還是個童子,突然一個大美人脫光了衣服出現在你麵前,你心動不心動?”
老者這是話糙理不糙,石正峰點了點頭,說道:“老人家,你說得對,說得對。”
老者說道:“依我看,用不了多久,這河洛省還得變回以前韓國的老樣子。我活了一大把年紀,秦國的事我不知道,韓國的事我可清清楚楚。衙門裏的那些官,哪個不是為了發財去當官?是有那清官廉吏,一百個官裏能挑出幾個?
“你以為清官廉吏別人就說你好?別人會說你傻,說你笨,當了官都不會摟錢,這官豈不是白當了?”
石正峰很是震驚,說道:“老百姓都是這麼想的?”
老者歎了一口氣,說道:“我年輕的時候,人們還會談一些理想,現在誰要是談理想,要麼就是不諳世事的小孩子,要麼就會被人當怪物看待,這世道,笑貧不笑娼。”
老者年輕的時候,大環境還比較寬鬆,有一些諍臣還能當麵頂撞國君,國君發布一些詔令,不合理的話,大臣還能拒不執行。
後來,國君不斷地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裏,大臣們聽國君的話,就榮華富貴,不聽國君的話,就滾蛋回家。在魏國,情況更糟糕,不聽國君的話,堅持真理,不僅官職保不住,連自己性命,甚至是全家人的性命都要保不住。
天長日久,大臣們明白了,堅持真理沒有好果子吃,乖乖地聽國君的話,才能安享榮華富貴。
大臣們不再堅持真理,等於抽掉了士大夫的脊梁骨,除了成為苟且偷生的蛆蟲,他們還能幹什麼?
精神追求被剝奪了,大臣們隻能瘋狂地追求物質生活,千裏當官隻為財,大官大貪,小官小貪,全國上下一片貪,這就是韓魏兩國的寫照。
韓魏兩國雖然滅亡了,但是,這種貪腐的環境並沒有完全消除,新學院的那些學生來到這裏當官,抵擋不住這貪腐的誘惑,這是人之常情。
韓魏兩國的君王其實是很矛盾很矛盾的,他們一方麵想讓大臣聽話,一方麵又想讓大臣對他們忠心耿耿,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大臣們聽話,是因為君王手裏有權,大臣們的貴賤生死都在君王的一念之間。有一天,當君王手裏的權力被別人奪去了,大臣們憑什麼還聽這無權君王的話?
說白了,大臣們效忠的是絕對權力,而不是什麼狗屁君王。誰有權力,大臣們就效忠誰,有奶就是娘,也用不著害臊,害臊的當不了官,當了官也混不明白。
石正峰心想,不鏟除這貪腐的大環境,秦國的武力再強也是一隻紙老虎,早晚要被從內部掏空,看來,實行自治,勢在必行。
石正峰和大牛、小狼離開了河洛省,來到了中原省,中原省就是原魏國領地。石正峰他們有了經驗,不去那種鄉村小店吃飯,吃飯隻去大酒樓,而且還要到後廚親自查看一番。
在一家酒樓裏吃了一頓安心飯,石正峰和大牛、小狼尋了一家客棧,住下來。三個人把行李放在了客房裏,然後去街上買了一些幹糧,準備在路上吃。
買完了幹糧,石正峰和大牛、小狼回到了客棧,走到了客房門前,大牛聽見房間裏有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大牛皺了一下眉頭,立刻上去打開了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