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泰要讓趙懷畏接替廉篤當主將,趙無罪很是激動,掙紮著,說道:“王上,不可,不可,萬萬不可呀。”
趙慶泰和趙懷畏都很驚訝,趙慶泰問道:“有何不可?”
趙無罪咳嗽了幾聲,說道:“王上,小兒從來沒有指揮過大軍作戰,他年紀輕輕,經驗不足,擔不起這份重任呀。”
趙懷畏是很想當這個主將的,可是,父親竟然說出這番話來,讓他很不開心。
趙慶泰說道:“老將軍多慮了,有誌不在年高,剛才寡人和懷畏聊了幾句,懷畏年紀雖小,卻是深通兵法。”
趙無罪說道:“王上,他這是紙上談兵,不靠譜的。”
趙懷畏看著趙無罪,急得都要叫起來了,心想,爹爹呀爹爹,兒子得到王上的賞識,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您不僅不幫著兒子,還拽兒子的後腿,這到底是幹什麼呀,您真的糊塗了嗎?
趙慶泰問道:“那老將軍覺得誰能接替廉篤,擔任主將?”
趙無罪沉默了,說不出話來。
趙慶泰笑了一下,說道:“既然老將軍說不出合適的人選來,那就讓懷畏來擔任主將吧,寡人信得過懷畏。虎父無犬子,懷畏不會讓老將軍失望的。”
趙懷畏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他害怕父親再說出什麼不利於自己的話來,搶在父親開口之前,跪在了地上,說道:“謝王上隆恩,懷畏一定不負王上的厚望,消滅秦賊,揚我大趙國威。”
趙慶泰喜笑顏開,好好好,連著說了三聲好。
趙慶泰找到了主將人選,心滿意足地走了,趙慶泰剛走,趙無罪就埋怨兒子,“懷畏,你不該如此,不該如此呀。”
趙懷畏說道:“父親,您從小就教育我精忠報國,現在國家有難,王上又信任我,我理應挺身而出,您為什麼要壓著我?難道在您的心目中,兒子就那麼不中用嗎?”
趙無罪苦著臉,說道:“懷畏,你這是年輕氣盛,不知深淺,這一場仗別說是你,就是我身體好了,我也打不了。以現在趙國的國力,根本就不是秦國的對手。”
趙懷畏不服氣,說道:“父親,秦軍再厲害也是血肉之軀,也是兩條腿支一個肚子,我就不信他們是不可戰勝的。”
趙無罪看著趙懷畏,用訓斥的口吻說道:“你隻知道打仗打的是什麼嗎?打仗打的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陰謀詭計,打仗打的是國力。現在趙國國力衰弱,根本就撐不起和秦國之間的這場大戰。對於趙國來說,明智的選擇是與秦國和談,把上黨地區割讓給秦國,爭取到三五年的時間休養生息,等國力恢複了,再與秦國一決雌雄。”
趙懷畏皺了一下眉頭,說道:“父親,這番話你剛才為什麼不對王上說?”
趙無罪歎了一口氣,說道:“王上剛愎自用,這番話我就是對他說了,他也不會聽,反而還會對我心生厭惡。”
趙無罪的分析非常正確,趙慶泰是鐵了心要和秦軍大戰。趙慶泰是依靠政變登上的王位,他還默許李兌、汪廣明餓死了趙元琦,民間輿論對趙慶泰的評價很不好,人們都說趙慶泰無德無能,根本就不配當趙王。
這些風言風語傳到了趙慶泰的耳朵裏,像一根根鋼針似的紮著趙慶泰的心。趙慶泰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他從小做事就要處處高人一等,他決不能允許別人嘲諷他、貶低他。
周厲王不讓老百姓說話,企圖以此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趙慶泰覺得這麼做很愚蠢,愚不可及。趙慶泰讓老百姓閉嘴的方式是,打一場大勝仗,讓老百姓都睜大了眼睛看一看,他趙慶泰到底有沒有資格當這個趙王。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樹立自己的威望,趙慶泰必須要與秦國打一仗,至於割地求和這種事,趙慶泰想都沒有想過。
其實,在趙國還是有很多像趙無罪這樣的明眼人,他們勸說趙慶泰,不要和秦國開戰,最好是議和。
現在秦軍在前線占優,趙國要是提出與秦國議和,肯定得喪權辱國,割讓一部分利益,這是趙慶泰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趙慶泰不僅沒有聽從這些人的勸諫,還把他們懲治一番,輕者罷官,重者殺頭。
雷厲風行一番整治之後,趙國的朝堂上終於“和諧”了,大臣們都氣勢洶洶,支持趙慶泰與秦國決戰。
趙懷畏聽了父親趙無罪的一番話,知道這場仗很不好打,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奔赴前線。
仗是不好打,可總得有人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