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段路,劉養浩、佟德仁、石正峰他們進入了大德府地界,放眼望去,道路兩邊全是綠油油的莊稼地,勤勞的農民在田地裏勞作上,臉上滿是汗水,卻也洋溢著微笑。
路上閑著無事,劉養浩對佟德仁、石正峰他們講起了大德府的故事,說道:“當年方濟寧參加科考,一路高中,最後中了翰林。中了翰林之後就有資格做官了,但是,做什麼官,肥差還是瘦差,這裏麵的講究就多了。
“方濟寧的成績很好,如果他花點銀子,賄賂一下司空署裏的官員,妥妥地要放個肥缺。司空署的官員向方濟寧索賄,方濟寧不僅不答應,還劈頭蓋臉,把索賄官員給臭罵了一頓。
“索賄官員惱羞成怒,利用手中的權力打擊報複,把方濟寧分配到了大德。那時候,這地方還不叫大德,叫平安縣。名字裏帶著‘平安’,其實一點也不平安,黃河經常在這裏決口,十年當中,有七八年非旱既澇,老百姓苦不堪言。
“平安縣沒什麼油水,條件還這般艱苦、凶險,沒人願意在這裏當官。方濟寧赴任之前,平安縣縣令已經空缺了三年,官場的老油子死活不去,剛入官場的翰林去待幾個月就受不了。朝廷甚至在考慮,要不要把平安縣的百姓都遷走,裁撤平安縣。
“方濟寧得知自己要去平安縣當縣令,一句怨言也沒有,帶著一個隨從,背著一個破包袱,騎著一頭瘦毛驢,赴任去了。到了平安縣之後,方濟寧把縣城裏的百姓都召集起來,以身作則,帶著他們修河堤、挖水渠,開始建設平安縣。
“老百姓從來沒有見過和自己一起幹活兒的縣太爺,深受感動,每個人都卯足了力氣,大幹一場。經過幾年的辛苦建設,河堤修好了,黃河不再決口,水渠挖好了,天旱時可以飲水灌溉,平安縣的荒地也被開墾成了良田。
“平安縣的條件越來越好,再加上方濟寧愛民如子,越來越多的人都遷徙到平安縣來,平安縣由一派蕭條變得人丁興旺。王上得知此事,下了一道聖旨,把方濟寧表揚了一番,將平安縣升格為府,改名大德府。”
聽完了劉養浩的講述,石正峰讚歎道:“這位方太守還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官,大德百姓能遇到這麼一位好官,是他們的福氣呀。”
佟德仁說道:“方太守是我們讀書人的楷模,隻可惜我現在是個童生,沒資格當官,否則的話,我一定像方太守那樣,愛民如子,做一個萬世景仰的好官。”
眾人坐著馬車趕路,到了中午時分,驕陽似火,曬得人滿頭大汗。眾人打開水壺一看,水壺裏的水都喝光了。
劉養浩叫車夫停下來,看了看官道兩側的農田,農田裏有一群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幹著農活兒。
劉養浩說道:“我們下去找鄉親們討口水喝。”
劉養浩、石正峰、佟德仁他們下了馬車,向農民們走去,劉養浩叫道:“老鄉,我們是過路的行人,口渴了,想向你們討碗水喝。”
幾個農民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說道:“你們來的真是時候,那邊正打井呢。”
遠處圍了一堆人,原來是在打井,劉養浩、石正峰、佟德仁他們走了過去,就聽見人群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出水嘍,出水嘍,出水嘍!”
劉養浩仔細一看,水井邊站著一個中年人,挽著衣袖、褲管,身上滿是爛泥,臉上蕩漾著幸福的微笑。
“好啊,有了這眼井水,周圍這一片莊稼都有的灌溉了,”中年人笑著說道。
劉養浩走上前去,叫了一聲:“濟寧!”
中年人看了劉養浩一眼,十分驚喜,叫道:“養浩兄,你怎麼在這?”
中年人張開雙臂要去抱劉養浩,突然,他意識到自己滿手都是泥巴,不好意思地甩了甩,朝劉養浩拱手作禮。
劉養浩拱手還禮,對身邊的佟德仁說道:“這位就是大德太守方濟寧方大人。”
佟德仁看著方濟寧,目瞪口呆,如果不是劉養浩告訴他,打死他都不會相信,眼前這麼一個衣著樸素、滿手老繭、農夫狀似的人物,竟然就是大德太守。
佟德仁萬分激動,說道:“晚生佟德仁,見過方大人。”
劉養浩說道:“濟寧,他是安邑的一位書生,仰慕你的大名,前來一睹尊容。”
方濟寧說道:“我有什麼大名,不過就是個官員而已。”
劉養浩說道:“你可別謙虛了,你這個官和別的官不一樣,你的大名在魏國是婦孺皆知。”
石正峰看著方濟寧,也覺得這方濟寧和魏國其他官員大不相同。魏國其他官員,不管是多大的官,隻要是個官,那就官架子十足,在老百姓麵前是雄赳赳氣昂昂,螃蟹似的橫著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