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峰穿戴整齊,和李信一起到中軍大帳,接見義渠使團。義渠使團騎著馬,牽著駱駝,準備了大量獻給贏重威的貢品,在軍營外等待著,傳令兵來告訴他們,石大將軍和李將軍要一起接見他們,他們可以進營了。
數百人的義渠使團進入了軍營,使團的正使帶著幾個副手,跟隨傳令兵向中軍大帳走去,其餘的使團成員在營地裏看守貢品,等待著。
義渠使者們進了中軍大帳,走在最前麵的使團正使是一個長著八字胡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麵帶微笑,看了看石正峰和李信,說道:“請問哪位是石大將軍,哪位是李將軍?”
李信指著坐在正中位置上的石正峰,說道:“這位就是石大將軍。”
中年男子帶著幾個副手,首先向石正峰行禮,手按胸口,躬身說道:“見過石大將軍。”然後,他們又以同樣的禮節,向李信行禮。
石正峰看著中年男子,說道:“使者的華夏語說得很流利嘛。”
中年男子說道:“在下姚常,母親就是華夏人,從小跟著母親學說華夏語,‘姚常’這個名字也是隨了母姓,由母親起的。”
石正峰說道:“哦,這麼說來,你是半個華夏人嘍?”
姚常微微頷首,表示自己認同石正峰的話。
四十多年前,姚常的母親是秦國邊塞的一個村姑,有一天,羌人來劫掠村莊,姚常的母親被捉走了,擄到了義渠國。
一位部落首領見姚常母親長得有幾分姿色,就把姚常母親據為己有,不久,姚常母親就懷孕了,生下了混血兒姚常。
石正峰、李信與姚常聊了起來,在酒桌上,李信和石正峰是平等的朋友,現在,在接見外國使者,李信還是要分出主次順序的,他少說話,讓石正峰多說話,石正峰的官職要比他大出兩級呢。
姚常不像是羌人,倒更像是華夏人,油嘴滑舌,漂亮話一句接著一句,說得天花亂墜。
石正峰心想,這個姚常對華夏人很熟悉,他知道華夏君主大多都有可笑的自尊心,你稱讚他幾句天朝上邦、泱泱大國,他就高興得飄飄然,要什麼賞賜都能給你。
石正峰想起了劉八女臨死前說的話,有人勾結義渠要在慶陽搞事情,恰巧這時姚常率領使團前來,石正峰不禁對姚常起了疑心,覺得這家夥是口蜜腹劍。
表麵上,石正峰還是客客氣氣,和姚常說了一大堆話。石正峰覺得,要說打官腔,華夏人自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什麼是打官腔呢?就是說了一大堆話,你乍一聽,說得真好,真有道理,仔細一琢磨,不對勁,一句有用的沒有,全是屁話。給屁話包裹上一層漂亮的外衣,這就是打官腔。
姚常說,他想帶著使團在慶陽待一段時間,派人到鹹陽送信,等贏重威批準了他們的朝貢請求,他再率領使團離開慶陽,前往鹹陽。
義渠國自從建國以來,一直和秦國處於敵對狀態,雙方廝殺了近百年。如今,義渠國突然要改變態度、降低身份,向秦國朝貢,這是喜出望外的好事,贏重威肯定會同意。
姚常不直接率領使團去鹹陽,而是要在慶陽等贏重威的回信,石正峰覺得這其中必有貓膩,再聯想到劉八女臨死前的話,姚常很有可能是要待在慶陽城裏,與奸細勾結,攻破慶陽城。
姚常的要求看上去很合理,無法拒絕,石正峰答應姚常,義渠使團可以待在慶陽城裏,但是,使團成員不能攜帶兵器,安全由秦軍負責,使團成員也不能隨意走動、隨意與秦人接觸,想要走出驛館,必須取得秦國方麵的同意。
石正峰這相當於把義渠使團軟禁起來,姚常臉上的微笑不見了,坐在那不吭聲。
石正峰說道:“如果使者能接受本將軍提出的條件,就待在慶陽城裏,如果覺得本將軍提出的條件不妥,那就請暫時回義渠國吧,等王上的旨意發下來,我再派人去義渠國通知使者。”
姚常想了想,臉上又露出了微笑,說道:“大將軍,我們義渠國是蠻荒小邦,又剛剛經曆了動亂,組織起這支朝貢隊伍很不容易,如果讓我們再返回義渠國,這般折騰,恐怕折騰不起。”
石正峰說道:“那你們也可以直接往前走,本將軍給你們寫個文書,各地官吏都會招待你們的。”
姚常說道:“大將軍如此熱情,我們甚是感激,隻是我義渠國與貴國以前戰事不斷,這次朝貢不知秦王能否允許,萬一不允許的話,咱們再調頭往回走,折騰事小,丟了國家的臉麵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