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節 普魯士雄起(2 / 3)

盟軍在西線的攻勢變得更為的細致,由於紅軍與普魯士陸軍交手,他們根本就不用跟蘇俄搶時間,而是選擇了觀望,並且重新從意大利進行有效的突破。

9月28日,威廉三世向蘇俄宣戰,並且進行戰爭總動員,35萬後備役接到了召喚,迅速的接受武裝。

9月29日,蘇俄向普魯士王國提交最後通牒,要求立即取消宣戰,並且指出普魯士王國對納粹德國軍隊在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以及波蘭、烏克蘭等地的殘餘抵抗力量進行了庇護。

10月1日,普魯士軍隊皇家近衛第二軍四個師進入波茲南,並且迅速的向南攻擊克拉科夫,一路勢如破竹,不管是蘇軍還是德軍,都遭到了他們的攻擊。

希特勒識相的譴責了幾句,然後下令這些地區的軍隊全部撤回南方戰線,幫助保衛匈牙利。

德軍猶如潮水一般退出陣地,退出他們堅守的土地,然後彙聚到匈牙利戰場。

而普魯士陸軍則迅速的接管這些土地,在發動波蘭戰役與愛沙尼亞戰役的同時,還有餘力向南開辟戰場。

的確,普魯士王國並沒有戰略縱深,如果被蘇軍從一點突破,那麼他們的工業區與繁華城市將直接遭到戰火的洗禮。

從戰略層麵上來說,普魯士陸軍與德國、蘇俄搶地盤並沒有錯,但是這卻被蘇俄加以利用,認為普魯士王國這是在侵略,在為納粹助威。

蘇俄同時展開了外交攻勢,要求盟軍國家向普魯士王國宣戰,並且加快在西線的攻勢,應對普魯士王國這個新加入的敵人。

普魯士王國並沒有想過加入納粹德國,但是兩國係出一脈,威廉三世不想看到盟軍與蘇軍進入德國本土,讓德國的土地遭受侵略與踐踏。

哪怕讓盟國成為戰勝國,他也要誓死將蘇軍擋在德國之外,這些野蠻的斯拉夫人,劣等民族。

所有的普魯士臣民都是這樣的想法,他們當然也有一雪上次大戰的恥辱心思,不過更多的,是隱藏起來的,對自身戰略需求的滿足。

普魯士王國如果一直固守目前的土地,那麼將來隻能成為經濟強國,而無法成為真正的大國強國。

向東延伸至愛沙尼亞,向南得到一部分波蘭的土地,同時讓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獨立,這樣一來,將來普魯士王國隻需要麵對來自海上的威脅,陸地上的戰爭,也就是將來很有可能要麵對的蘇俄這個最大威脅,隻需要在愛沙尼亞三國這個緩衝地帶進行。

背靠著德國,將來普魯士王國無比安全。

戰無不勝的蘇俄紅軍並沒有立竿見影的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在愛沙尼亞三國的糾纏,紅軍兵沒有占到便宜,而在波蘭,更是在圍攻克拉科夫的時候遭受了失敗。

一時間,普魯士陸軍的威名重新飄蕩在歐洲上空。

如此一來,普魯士王國代替納粹德國,接管了大部分的東線防線,普魯士王國軍隊不僅就近威脅捷克斯洛伐克與烏克蘭,而且牽製了蘇軍圍攻匈牙利的兵力。

英美等同盟國並沒有介入蘇俄與普魯士王國的俄戰爭,更加沒有理睬蘇俄要求將普魯士王國定性為納粹國家的愚蠢舉動。

這個時候,英美沒有必要得罪普魯士王國,因為,這個國家背後站著中國。

美國更是憂心忡忡,擔心中國借著這個機會強勢介入戰爭,從而幫助法西斯國家翻盤,無疑它具備這個能力。

蘇俄這是咎由自取,之前在東線攻城略地,擴張勢力範圍,讓盟軍眼紅不已,現在更是因為愛沙尼亞三國的問題,強勢的與普魯士王國開戰,足見斯大林的蠻橫與霸道。

你幫助這些國家趕走法西斯就好了,他們要獨立你就讓他們獨立,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將這些國家吞並。

吞並,是的,這是在赤裸裸的吞並。

如果不加阻止,那麼一個強大的蘇維埃國家將在戰後變得無比奪目。

甚至有英美的政客為普魯士王國的強硬拍手叫好,有這個國家幫助削弱蘇俄的實力,對於將來英美的戰後策略無疑是有幫助的。

普魯士王國的15萬陸軍還隻是個開始,隨著源源不斷的開進愛沙尼亞三國以及波蘭,過長的戰線使得普魯士緊急動員後備役,已經有76000多人已經在短短的幾天內武裝完畢,開撥前線。

相比蘇俄紅軍與德軍動輒百萬人的大會戰,普魯士陸軍顯然兵力嚴重不足。

外界普遍在擔憂,普魯士陸軍堅持不了多久,隻要有上兩三次戰役失敗,隻怕就有亡國的危險。

不過,中國首先對蘇俄幹涉他國獨立自由表示了不滿,並且敦促蘇俄盡快退出愛沙尼亞三國,並且立即停止與普魯士王國的戰爭。

當蘇俄駐南京大使庫朗斯基措辭激烈的表示對中國政府的態度極為不滿時,中國外交總長顧維鈞同樣激烈的回應“如果蘇俄政府不接受中國的態度,那麼可以理解這是中國政府的最後通牒,並且,如果蘇俄向普魯士宣戰或者拒絕停止對普魯士王國軍隊的攻擊,那麼中國將考慮應普魯士王國的請求,對蘇俄政府的侵略行為予以懲罰”。

緊接著,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以及俄羅斯帝國都表示了對蘇俄的不滿,對普魯士王國表示同情,並且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抵製蘇俄的野蠻幹涉他國內政。

“幹涉他國獨立自主,即為侵略。”

蘇俄迅速開始了外交行動,並且積極爭取英美的支持。

一旦與中國以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俄羅斯帝國開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中國已經在中亞建立了工業基地,足以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不用擔心誇張的補給線,這是蘇俄最為擔心的,加上這些年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同樣發展的較快,擁有一定的實力。

蘇俄克格勃奮戰了多年,一直沒有在中亞與哈薩克斯坦掀起多少風浪,可以說對這些地方的策反完全的失敗,中國對中亞地區以及哈薩克斯坦的掌控,超過了蘇俄的想象。

在這個節骨眼上,一旦開戰,意味著俄羅斯帝國可以從葉卡捷琳堡出擊,直撲喀山,而哈薩克斯坦則進攻薩馬拉,之後沿著鐵路攻擊莫斯科,甚至是沿著伏爾加河攻擊伏爾加格勒。

而中國在中亞的集團軍則可以度過裏海,從高加索開始清掃,北攻頓河地區,甚至於哈薩克斯坦軍隊會師於伏爾加格勒。

到時候蘇俄將四麵受敵,別說繼續與德軍的戰事,就連能不能自保都成問題。

但是斯大林在這極為危險的時刻,還是作出了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在中國等國調兵遣將準備參戰的時候,迅速的擊潰甚至覆滅普魯士軍隊。

如果迅速的消滅普魯士軍隊,然後逼降普魯士王國,那麼中國再強,也無能為力了。

10月2日,蘇俄兩個集團軍開始向克拉科夫運動,想要將西裏西亞方麵軍合圍,同時後續還有兩個梯隊,總計四個兵力從後方推進。

匈牙利戰線也抽調了8個師的兵力,想要從南麵側擊西裏西亞方麵軍。

10月3日,普魯士王國西裏西亞方麵軍連戰連捷,擊破了蘇俄紅軍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包圍。

10月11日,西裏西亞方麵軍掃清了突擊至克拉科夫的蘇俄紅軍第十三集團軍兩個師的兵力,並且向利沃夫方向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