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節 審判(1 / 3)

在203高地上架起的巨炮能夠任意的轟擊旅順城內任何一處防禦設施,正如對海防禦炮台基本上已經被拔除一樣,中國海軍艦隊的艦炮也能夠任意的轟擊烏龜殼上任意一處。

8月5日,旅順要塞6萬多名日軍全部投降,旅大徹底光複。

吳祿貞終於鬆了口氣,放下了一塊壓在心頭的沉甸甸的石頭。

不過國防軍並沒有鬆懈下來,他們馬不停蹄的趕往鴨綠江戰線,實施對鴨綠江日軍的總攻。

隨著京城府的陷落,朝鮮日軍士氣遭到了極為沉重的打擊,惶惶而不可終日。

等到中國國防軍穩定了京城府的局勢,開始從容北攻,到時候腹背受敵的他們,出路在哪裏?

旅順要塞日軍的投降,猶如當頭一棒,讓他們頓時失去了目標。

但是前線的戰局膠著,若是南撤,勢必是一場大潰敗,不得不硬著頭皮挺下去。

這個時候,狹旅順大勝之餘威,向朝鮮日軍發動總攻也正當其時,況且,朝鮮各地也掀起了起義高潮,日軍顧此失彼,根本就無法鎮壓這些朝鮮地方武裝。

日本在朝鮮的殖民統治岌岌可危,這個時候,日軍組織的朝鮮義勇軍也頻繁出現潰逃現象,朝鮮人不願意再為日本主子賣命。

中國國防軍在台灣登陸後,對日軍裹挾的台灣義勇軍采取了隻要不抵抗就不追究的政策,可是,在朝鮮,中國國防軍向朝鮮義勇軍義無反顧的揮起了屠刀。

所謂的仁義之師,仁德之國,在這些中國國防軍身上完全找不到任何的蹤跡,唯有鐵血與殺戮。

中國國防軍將拿著槍的朝鮮義勇軍當成日軍一樣的對待,毫不留情的進行堅決打擊,並且不留俘虜,一律屠殺。

絕望,在朝鮮義勇軍之中蔓延,所以,大規模的逃亡之後,便是堅決的與日軍站在了一起。

入朝作戰的張紹曾與藍天蔚並不理解李秉衡的命令,照道理,這是向朝鮮展示中國作為母邦的眷顧之時,而不是造殺孽,讓朝鮮人離心離德。

即便朝鮮義勇軍死命抵抗,國防軍並不在乎,在乎的是,將來中國要在這裏建立統治,一旦失了民心,後果不堪設想。

他們也不清楚李秉衡為什麼會出這樣的昏招,就像旅順戰役中,不要俘虜也是李秉衡提出的,所以才導致了旅順要塞打了這麼久。

“對於朝鮮平民,我們將會當做中國國民一樣愛護,但是,任何拿起槍對抗國防軍的人,一律視為敵人,決不能得到原諒,他們必須用生命去為他們當初錯誤的決定來贖罪。”

李秉衡明確的表示絕不原諒朝鮮人的抵抗行為,即便他們是被迫的。

將來中國在這裏統治,便要樹立一個典範,隻有循規蹈矩,才會被視為中國國民,如果敢於冒犯中國,那麼等待他們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死。

隻有鐵血與殺戮才能讓朝鮮棒子們警醒,不能螳臂當車,不能輕易冒犯中國。

這幫忘恩負義的畜生不給他們點血的教訓,將來後患無窮。

8月7日,吳祿貞在旅順宣布,將對旅順的日軍與殖民統治人員進行審判,凡是涉及戰爭罪與屠殺罪的日本軍方人員與殖民機構人員都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8月11日,首批237名日本高級軍官涉及到16年前對旅順大屠殺的罪行,證據確鑿,被宣判死刑,立即執行。

當天,237名日本高級軍官被集體槍決,無數的老百姓圍觀了槍決現場,無數人帶了紙錢與香燭,告慰當年在大屠殺中無辜喪命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