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合成氨技術的德國,並不缺乏炸藥,隻是子彈的進一步加劇消耗,使得德國需要大量的銅。
德國也提出了用黃金換取銅礦的計劃,大量的黃金儲備從德國銀行運出,通過大陸橋到達中國,而與之相應的,大量的銅礦也在伊爾庫茲克裝運,直達德國。
蒙古發現的幾個大型銅礦,足夠滿足德國的需求,本來李秉衡並不打算開發這些銅礦,但是考慮到移民蒙古對蒙古進行開發的必要,以及運輸的便利性,還是在前幾年就掀起了開發蒙古銅礦的熱潮。
沒辦法,現在戰爭的確是燒錢的戰爭,兩大軍事集團都掏空了家底。
李秉衡也給德國出了主意,那就是使用鋼子彈殼與鋼炮彈殼。
中國與南華都不缺乏銅礦,但是考慮到中國的銅礦品味高,冶煉要求也高,所以,這個時代的冶煉水平並不高,李秉衡不想浪費中國的寶貴銅資源。
早在李秉衡上台後,他就開始推動彈殼以鋼代銅的研究,逐步攻克了鋼質彈殼容易卡殼和低溫射擊時彈殼破裂以及鋼質彈殼塗漆技術等難題。
中國國防軍半數的子彈與炮彈都是鋼殼鋼芯,由於世界大戰對子彈炮彈的需求很大,所以基本上大量囤積的都是銅殼銅芯的子彈與炮彈,鋼殼鋼芯彈則是一下生產線就打上出口標簽。
鋼殼鋼芯子彈與炮彈氣密性差以及不易久存的缺點都得到了彌補,反正是戰爭年代,並不需要長時間保存。
如此一來,德國對銅礦的輸入依賴也能得到緩解,又能進一步利用鋼鐵產能,至於鋼殼鋼芯彈回收性差不能反複使用的缺陷,在戰爭年代卻是顧不得的了。
打仗還真的是燒錢的玩意,這幾天光是用在旅順戰場的軍費就已經高達兩百多萬中華元。
但是一想到這些錢都變成了武器收割小鬼子們的生命,這種煎熬就要略為好過些。
之前囤積的毒氣彈對這次攻擊幫助很大,根據戰場上采集的信息來看,絕大多數的日軍陣地都是依靠毒氣彈的覆蓋拿下的。
4月21日,203高地前線。
今天的清晨出奇的安靜,中國國防軍並沒有延續前幾天的狂轟濫炸以及潮水般的攻擊,顯得這個早晨有些不尋常。
吳祿貞下令進行短暫的修整,前線隻留下了一小部分軍隊。
指揮部都在關注著主力部隊對日軍第二十一師團等部的圍殲戰,仿佛暫時的忘記了203高地的守敵,忘記了龜縮於旅順要塞的日軍。
前線一夜之間多了許多的大喇叭,並且空軍也空投了許多的小型收音機,難道是要對日軍進行勸降嗎?
帶著疑問,前線的官兵們分批悄悄地撤了下來,遠遠的聽到喇叭裏開始播放音樂,隨著逐漸遠離戰場,他們什麼也聽不到了,因為他們頭上無一例外的戴著厚厚的耳罩。
最近的防守很辛苦,在中國軍隊的轟炸與炮擊下,許多的袍澤永遠的失去了生命。
杉山澤明幸運的活了下來,卻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中國人的轟擊太可怕了,即便躲在堅固的堡壘之中,也能感受到那驚人的威力,還有毒氣彈,那可怕的猶如噩夢般的毒氣。
他親眼目睹了幾名要好的同學痛苦的死於毒氣,那種痛苦的折磨他似乎能夠感同身受,就如當年他們一起在長崎的海邊與高年級的學長們打架一樣。
他小心的擺弄著從外麵拾到的收音機,這個舉動當時還遭到了幾名戰友的嘲笑,但是他的好奇心還是促使他冒著危險得到了它。
中國人是想要用收音機來播放勸降聲明嗎?
已經初步熟悉這個小玩意的他並沒有找到用日本語敘述的勸降聲音,相反,僅有的能收聽到的幾個電台都是聽不懂得中國話,最後,他聽到了一段帶著日本風味的音樂。
很好,他有些欣喜若狂,他將收音機擺放的更加穩當些,以免中國軍隊炮擊時的震動讓這個小玩意給摔壞。
或許,聽著音樂,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聽到炮彈的叫嘯聲以及爆炸聲時,內心的那種痛楚。
他本應該成為一名郵遞員,或者是一名教師,他的誌向是如此。
沒想到父親卻將自己送到了軍隊中,因為自己是高中生,所以在新組建的師團中,他榮幸的成為了一名低級軍官。
中國人在古代就喜歡這樣,演奏思鄉的音樂,瓦解敵軍的戰鬥力,好像叫十麵埋伏還是什麼的。
不過杉山澤明可顧不了那麼多,管它什麼思鄉不思鄉,隻要能夠活下來,或者說,在死去之前,能夠安靜的聽一會兒來自家鄉的音樂,是件多麼愜意的事情。
周圍的袍澤們似乎也對這個收音機起了興趣,耳朵不由自主地關注起收音機裏的咿咿呀呀,不自禁的跟著那有些熟悉的音樂打起了拍子。
在音樂聲中,他們似乎想起了許多從前,想起了許多難忘的事情,想起了許多家鄉的趣聞,許多,許多。
可是,他們並沒有覺察到,死亡的陰雲開始籠罩了他們。(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