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加上守衛日本東京皇宮地區的日軍近衛師團及4個駐紮在各地的獨立混成旅團,就構成了日本帝國主義陸軍主力平時的基本框架。
也就是說,過去日本維持16個師團、1個近衛師團以及4個獨立混成旅團已經相當吃力,在軍備競賽時,除了維持海軍的瘋狂造艦,在陸軍上同樣沒有消停,一口氣組建了8個師團。
不管這些新建師團戰鬥力如何,李秉衡都不會放任日本向旅大與朝鮮增派正規軍。
這次國防軍調集了21個師兵力,加上兩個裝甲師,在開戰初期就取得了不小的戰果,至少在外圍的日軍第二十一師團損失慘重,就連迅速馳援的日軍一個騎兵旅團也限進了包圍圈。
目前戰場分為兩塊,一塊就是在包圍圈中的日軍第二十一師團、第三十五獨立混成旅團以及一個騎兵旅團。
另外一塊就是旅順要塞主戰場,這裏也聚集了雙方大部分的兵力。
吳祿貞的意思是兩頭猛打,讓日軍先找不著北,然後集中兵力吃掉突出的一個使團加兩個旅團,啃掉這一大坨鬼子,別的不說,光是從心理上對旅順要塞的日軍就是一個打擊。
沒有要塞堡壘群防禦的這股日軍無疑是待宰羔羊,尤其是在兩個裝甲師麵前,之前叫囂著要在白刃戰上給中國人上一課的日本老師們恐怕連人帶刺刀要被裝甲車履帶壓成泥。
日軍吃虧就吃在沒有兵員補充以及沒有後勤保障,這是他們最大的缺陷,畢竟目前他們是孤軍作戰,根本就得不到國內的支持。
朝鮮的日軍開始向中朝邊境集結,很有可能要率先發起攻擊,以呼應旅順的日軍。
如果能夠成功的打通朝鮮到旅大的補給線,那麼日軍還有一戰之力,日本這些年沒少在朝鮮開挖礦山興辦工廠。
現在日本在絞盡腦汁想著如何將兵力與補給安全的送達旅大與朝鮮,尤其是台灣,而中國則在處處提防。
台灣還好,日本殖民機構總督府已經在動員台灣日僑參軍,動員台灣本地人組建防衛部隊。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侵占了台灣地區,後建立起日本台灣總督府和日本台灣軍,台灣軍的規模約有1個步兵獨立混成旅團,用以鎮壓台灣人民的反抗,維持其殖民統治。
隨著台灣各地叛亂加劇,日本之前抽調的第二十四師團明顯不夠用,所以,如果說旅大與朝鮮最缺的是補給,那麼台灣最缺的則是兵力。
事實上,朝鮮人也好,台灣人也好,肯全心全意為日本人賣命的並不多。
畢竟,中國與南華的崛起給了他們希望,而日本的沒落他們也看在眼中,如何選擇,隻要明智的人,都會知道該怎麼做。
即便英法向中國宣戰,但是誰都知道這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在歐洲被德國佬打得屁滾尿流,這個是做不得真的。
在香港的英國人已經開始大量外逃,連他們自己都沒有信心能夠一定守住香港,更何況能夠給日本多大的幫助。
在新加坡的英國分艦隊也一直沒有出過港,傲慢且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海軍也有害怕的時候。
雖然中國在向日本宣戰時,中華聯合艦隊就進行了拆分,但是中國分得了大部分的主力艦。
英國分艦隊可不想重蹈日本聯合艦隊的覆轍,在與中國海軍艦隊大戰之後,誰知道會不會有同盟國襲擊艦隊如鯊魚一般在附近等著狩獵。
連大英帝國都沒有辦法在海上破除中國的封鎖,日本鬼子想要與旅大、台灣連成一體作戰,實在是異想天開。
日本政界也感到了無比的詭異,似乎英國人都遭了暗算,英法目前的態度顯然沒有宣戰前那麼的積極。
看樣子英法似乎對這次的宣戰很是後悔,而且根本就不願意向亞洲增派軍隊。
就連英國分艦隊,也無心出去跟同盟國襲擊艦隊玩捉迷藏,避免出去跟中國艦隊迎麵對上。
在新加坡的英國人很清楚,南華就像一頭潛伏在陰影中的豹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閃電般的發動。
這是個更為可怕的敵人,中國的許多成就實際上都是建立在南華的基礎上的,這個成立才十多年的國家跟當年的德國一樣,在新興科技上全麵領先世界,很有希望成為爭奪世界霸權的新貴。
中國在明處,南華在暗處,任何人想要與這兩個國家為敵,都要好好掂量掂量。
就像英國分艦隊一樣,不怕明麵上的敵人,就怕躲在暗處的敵人。
新加坡與坤甸隔海相望,一舉一動都在南華的眼中,英國人隻覺得像被監視一般,日子很是難熬。
不過,顯然南華執政徐錫麟的日子也不好過,最近更是難熬的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