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了,今天就一更,抱歉。
“李,蔡元培博士回電,答應明年夏天回國。”端納興衝衝過來。
“恩,那眼下在上海的工商學校可以破土動工了,去電虞先生,讓他找教育界的朋友幫忙辦理此事。”自從回來之後,李秉衡最頭疼的問題一個是人第二個是人才,所以這兩天一直在思考著人才的培養問題。
隨著各家加工機械廠的規模不斷擴大,機床廠也在不斷的擴張。即便喻培倫與林覺民招了數百名文化知識好的培訓了幾個月,仍然缺乏大量的技術工人。
回國前李秉衡就把主意打到了張振勳與黃仲涵等人的墾殖園上,光黃家糖園的華人就有10萬多,之所以忙著開發糖、橡膠等經濟作物加工機械,並且在各處墾殖園教授先進的經濟作物種植理論,就是為了能讓一批人手空餘出來。一部份到各家機械廠,文化知識高的到機床廠。
目前從墾殖園出來成為工人的已經將近兩萬人,但還遠遠跟不上工廠擴張速度。不僅加工機械廠需要人,獨立出來的為工業服務的輕型機械公司也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就連孫先生送過來讓李秉衡進行軍事訓練的革命同誌六百多人,也被他全部塞到了兵工廠,省得喻培倫天天要到機床廠挖人。
從國內以及各國招聘回來的華人留學生五百多人也是被李秉衡一個當三個用,既要安排他們進行一些實驗與研究,又要培訓新來的研究人員,晚上還要義務教授工人文化知識。
巴達維亞這邊隻不過是個試驗基地以及人才培養基地,各家工廠的新分廠都開到了檳城等馬來城市。南洋卷煙公司以及兵工廠都已經搬到了加裏曼丹島的坤甸,目前已經開始生產。坤甸是個華人聚居地城市,並且離新加坡、馬來等也不遠。英國殖民當局對華人的政策要比荷蘭人寬鬆的多,華人受教育程度也較好,在這裏辦廠方便招工並培養技術人員。
檳城張家祖宅西麵空著一大片的房子,十多年前本來是張家開辦的學堂。但後來殖民當局支持張振勳在繁華區蓋了幾所規模較大的小學堂,這個地方才空了下來。後來中學也陸續建了幾所,眼見殖民當局對華人教育不再拚命壓製,這房子也就一直閑置起來。
李秉衡聽說後,立即找張振勳商量將房子迅速清出來,並將周圍的地也囊括進來,準備建一個小學連中學的華人學校。但他真實的目的是帶著從國內與歐美回來的數百名留學生在學校裏以教學的目的從事研究活動,在學校各個角落建一批研究所,目前雖然建氨廠、堿廠等化工廠的計劃延後,但相關科學研究還是必要的。
本來張振勳對建這麼大的學校有些不解,後來聽說秋瑾將會在下個月帶著數百名留日學生也來南洋後,也覺得目前住房以及校舍的壓力的確很迫切。
更何況目前有一批從國內招回的工人,都需要給他們安排住處並且讓他們的孩子免費上學。將來在檳城的產業更多,為了避免以後臨時抱佛腳,張振勳大筆一揮,從私人名下撥出大量土地與資金,在檳城各個工廠區附近開建工人宿舍,並規劃了幾個小學連中學的華人學校。
黃仲涵也是個熱心公益與教育的人,聽說了此事後,親自會晤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休茲,拿到了十幾所大型中學的批條,並且休茲還同意黃仲涵在巴達維亞以及泗水、萬隆等地興辦幾所私立華人技工學校。
這個消息讓李秉衡欣喜若狂,這個技工學校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華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大學,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是辦法讓技工學校實際上成為當地的華人本科學校。
李秉衡立即讓黃仲涵去電在歐美的辦事處,幫助招聘技工學校的教師。並請林文慶等人在廈門等幾個沿海城市興辦師範大學。另外在新加坡由陳嘉庚等人出麵擴建華人師範學校。
將來國內大量興辦教育的話教師也是大量缺乏,有必要現在就開始多培養一些師範人才。為了建一所為新建的小學與中學培養教師的師範學校,張振勳多次會晤了休茲,並且去信此時即將離任的荷蘭首相凱柏。凱柏是個主張對殖民地推行教化並且為人正直善良的首相,一旦他離任,那麼接任者未必會對殖民地那麼仁慈。
不僅僅是人才與技術工人,將來對婆羅洲(加裏曼丹島)進行開發需要大量的人手,包括許多建築工人等。
荷蘭殖民者對荷屬東印度的統製以直接掠奪為主,並不對當地進行工業建設。各種苛捐雜稅,以及吸血式的剝削讓荷蘭每年從這塊寶地掠奪了數千萬荷蘭盾的資金以及更多的貴金屬。除了各種礦產資源,還強迫當地人種植經濟作物甘蔗、藍靛、咖啡、煙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