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機床廠受到了許多的限製,如高速鋼刀具、一些重要部件、合金鋼材料等等,這些隻有等李秉衡回來才能改善。鋼鐵廠的設備也是跟煉油廠一樣從美國一鍋端,連人帶設備。預計再有一個月就能出鋼,後續的設備還在從美國運回來,鋼鐵廠旁邊十數個冶金車間已經建成,就等著李秉衡發揮他的老本行。
造船廠與機車廠已經按照李秉衡提出的新工藝與新技術進行試生產,等鋼鐵廠與冶金廠投產,機床廠擴建,到時候這兩處也將是利潤主要出產處。
喻培倫與林覺民等人常常忙得焦頭爛額,連飯都顧不上吃。林覺民負責的機床廠還好,生產與研發的主要都是小型機械,又有不少外國工程師坐鎮,輕鬆許多。
喻培倫則要忙著兵工廠造槍,又要在子彈車間跟著請來的工程師學習工藝,又要負責招聘華人員工,還要按照李秉衡留下的訓練方法訓練願意參加革命的人員。一人要作幾人用,頭疼之餘對李秉衡這個甩手掌櫃也是大為不滿。
而李秉衡這幾天也是忙得分不清天南海北,在天津各個洋行尋找合適的大炮,還要招募外國退役的炮兵軍官。
這個時代的炮兵理論是隨著科技水平與工業實力變化而變化的。不管是目前法國的四炮製還是德國的六炮製,不管速射炮與重榴彈炮,都是兩國炮兵理論家們根據自己國內的實際情況製定的。而目前中國的現實情況李秉衡並不熟悉,雖然他本人很中意德國的重榴彈炮,但是考慮中國目前的交通與工業水平,法國的75小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令他鬱悶的是,天津許多洋行並沒有許多現貨,而有存貨的大部分都是比較落後的老式炮。除了一些日本武器行有大量日本製造的各種野戰炮,但他又不願意把自己辛苦印出來的錢花在小日本身上。隻好有多少要多少,走了幾家洋行,買了四門75毫米野戰炮,兩門克虜伯105輕榴彈炮,炮彈若幹。
難的是炮兵軍官的招募一直沒有眉目,轉了幾天沒有什麼好的渠道,徐錫麟等人也是一籌莫展。
“先生要招募炮兵軍官其實很容易,隻要找各國使館的武官,在中國的前軍官一般在武官那都有備案。”這時一家德國洋行推薦的前德國炮兵上尉道森施米倫出了個主意。
道森是各個洋行推薦的前炮兵軍官中唯一沒有水分的優等品,是李秉衡這次招募到的兩個比較滿意的軍官中的一個。另一個漢斯巴姆勒是前德國步兵上校,擔任過巴伐利亞第三步兵師的團長,因患糖尿病才提前退役來中國療養。這可是個讓李秉衡覺得挖到了寶的人,在李秉衡再三保證可以治好他的病後才上了他的賊船。
雖然不認識德國駐華武官,但是著名記者莫裏循是個交友廣泛之人,認識許多在華列強政治人物。而他的小老鄉端納就在天津采集新聞,昨天李秉衡還與他在租界的暫居處見了一麵。
端納在香港時就與馮自由等同盟會同誌有往來,是個同情革命的熱心人。在李秉衡上門求助後,立刻就答應陪同赴京找莫裏循幫忙。
事情終於有點眉目,不禁鬆了口氣。
如果晚上七八點傳不了的話,隻能在十二點半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