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禮賢下士(2 / 2)

大堂中,眾將也是歎息連連,失敗悲觀的情緒,像瘟疫一般,感梁著眾人。

一片萎靡的氣氛中,諸葛亮卻強打起了精神,寬慰道:“陛下也莫太悲觀,正怕謂天無絕人之路,竟然我們能成功的從居庸關撤出來,就說明陛下仍有上天護佑,天不絕我大漢也,我們還有機會。”

司馬懿眼珠子微微一畔,也跟著勸慰道:“是啊陛下,我軍雖敗,尚有三萬多雄兵在手,況且鮮卑人的騎兵離我們已不遠,隻要我們能及時聯手鮮卑,反敗為勝不是沒有可能。”

一聽到“鮮卑”二字,劉備身形陡然間一振,就仿佛垂死之人,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又恢複了幾分希望。

“敬塘,鮮卑人到哪裏了?”劉備期許的目光看向了石敬塘。

石敬塘忙拱手道:“啟稟陛下,耶律大單於昨日剛剛率八萬鐵騎趕到了城西十五裏,正在安營休整,原打算明日繼續東進趕往居庸關,卻沒想到陛下……”

後麵讓劉備難堪的話,石敬塘沒敢再說下去,意思卻已明了。

聽得耶律阿保機大軍就在附近,劉備便鬆了一口氣,唏噓道:“幸虧耶律阿保機及時趕到,我大漢就還有一線希望,爾等誰願為朕走一趟,速去請阿保機提兵來潘縣會盟,共抗陶賊。”

劉備話音方落,司馬懿便站起來,拱手道:“陛下,臣前番數次與鮮卑使臣打過交道,對他們也算頗為熟悉,臣願走一趟。”

“那就辛苦仲達了,事不宜遲,仲達速去速回吧。”劉備欣慰的向著他擺了擺手。

“陛下且在此安心等候,臣告辭。”司馬懿深深一軀身,起身告退而去。

當司馬懿穿過大堂,經過石敬塘跟前之時,目光在眾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悄悄的向著石敬塘瞟了一眼,使了一個眼色。

石敬塘也微微點頭,眨了眨眼睛,以眼神會意。

二人心領神會,司馬懿腳步不停,不動聲色的匆匆而去。

離開潘縣,司馬懿策馬飛奔,直抵十五裏之外的鮮卑人大營,天黑之前,連綿數裏的鮮卑軍營,已在眼前。

勒馬停步,司馬懿一眼掃去,但見成千上萬頂帳篷,星羅棋布的座落在曠野間,井然有序,軍氣森然。

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大營上空,數不清的狼旗,如怒濤一般翻卷飛舞,彰顯著霸道之氣。

再看大營中,一隊隊的騎兵巡騎,往來奔走,各處哨崗布設的也極有章法。

舉目所見,處處彰顯著這支鐵騎軍團的指揮者,擁有著高超的治軍之術。

看到此情此景,司馬懿不由微微點頭,感慨道:“向來聽說胡人雖然凶悍,軍紀卻散慢不整,今日一見,鮮卑人的軍紀比漢軍還要嚴整,這營盤也布的井然有序,深得兵法中安營紮寨之妙,看來我果然沒有看錯,這耶律阿保機雖為胡酋,實力卻遠勝於劉備,的確是個天命之主,也隻有借助他之手,才能滅了那陶賊,報我司馬懿滅族之仇,奪妻之恨!”

感慨過後,司馬懿的狼目中閃過一絲陰冷的複仇火焰,打馬揚鞭,直奔鮮卑大營。

大單於帳。

大帳中,耶律阿保機正喝著馬奶酒,跟耶律楚材縱論著染指中原的宏圖遠誌。

這時,帳外親衛卻入內來報,言是漢國太尉司馬懿在外求見。

“司馬懿?他來這裏做什麼?他不是應該在居庸關,幫著劉備抵禦陶商的嗎?”耶律阿保機放下馬奶酒,虎熊般的眼眸中,透出一絲疑惑。

耶律楚材眼睛一眯,卻捋須說道:“這必是居庸關方麵出了差池,不管怎樣,這個司馬仲達對陛下染指中原有極大幫助,陛下務必親自出迎,以顯示對他的禮待重視,以收買其心。”

“楚材言之有理,本單於這就親自去迎一迎他。”耶律阿保機連連點頭,當即起身相迎。

當他就要出帳之時,忽然想到什麼,眼中精光一閃,便是俯身將自己的一隻靴子脫了下來,光著一隻腳就出了大帳,匆匆忙忙的趕往營門。

左右那些鮮卑文武們,見他們的大單於這副光腳的匆忙樣,皆是心中不解,唯獨耶律楚材微微點頭,暗自會心而笑。

片刻後,耶律阿保機奔至營門,大老遠的就張開雙臂,加速奔了上去,也不顧腳下被咯,笑嗬嗬道:“久聞仲達先生大名,今日終於能見到真人,真是我耶律阿保機的幸運啊。”

此時的司馬懿,心中正自焦慮不安,琢磨著自己以“叛臣”的身份前來投奔,耶律阿保機會怎樣待自己。

正不安時,就聽到了耶律阿保機熱情仰慕的聲音,回頭一看,竟見耶律阿保機不但親自來迎接自己,而且還急到連鞋子都不及穿好就趕了出來。

看到這般景象,司馬懿心中陡然間就湧起一股受寵若驚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