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甘寧身形微微震動,眼眸中閃爍出絲絲委屈之色,仿佛陶商之話,正說中了他的傷心之處。
陶商見他已動容,趁勢又道:“劉表昏庸,隻重世族而不重賢才,如今他已被本王所誅,你難不成還要為他殉葬不成,何如歸順於本王,助本王成就大來,本王必叫你盡展所長,青史留名!”
盡展所長,青史留名麼……
陶商的這八個字,在甘寧的腦海之中,如驚雷一般,不斷的閃現回蕩,震撼著甘寧的內心,瓦解著他所謂自尊的防線。
這時,帳中的魏延,也站了起來,勸說道:“甘興霸,魏王乃聖人轉世,天策真龍,赤壁決戰,關鍵時刻,東南風突然轉變為西北風,就是天佑魏王的最好見證。你我皆不受劉表重用,今有魏王在前,何不跟我一樣,歸順明主,為魏王開拓疆土,一統天下建功立業,也不負男兒之誌!”
甘寧見得魏延這個舊僚,聽得魏延之詞,心中那點殘存的丁點顧念,都煙銷雲散。
此刻的甘寧,經過眼前這個曾經同僚的勸說,心已是徹底的動搖了。
陶商知道,隻需要再加上最後一把火,這位荊襄猛將,必當歸心不可。
當下陶商便站起身來,在甘寧驚奇的目光注視下,親自給甘寧解開了繩索束縛。
然後,他輕輕拍著甘寧的肩,歎道:“甘興霸,你乃當世奇才,本王有心欣賞你,如果你實在不願意,本王也不強人所難,你去留自便吧。”
說罷,陶商再無多言,隻坐回王座,隻靜靜的看向甘寧,等他做決定。
此刻,甘寧的心中,對陶商的敵意已蕩然無存,一種受寵若驚的感動,更是悄然滋生。
甘寧萬沒有想到,自己跟陶商作對,今還抗拒不降,陶商非但沒有殺他,竟然還要放他走。
這份氣度,這份欣賞,這份禮遇,簡直跟他當初在劉表和黃祖那裏,所受的待遇,有著天壤之別。
陶商這般明主的氣度,深深的震撼了甘寧。
沉吟許久,甘寧長長的吐了一口氣,似是做出了人生之某個極為重大的決定。
隨後,他眼中再無猶豫,隻餘下決毅,當即向著陶商深深下拔,慨然道:“寧不過一錦帆賊出身,卻受大王如此器重,寧實在是感激不盡,寧願就此歸順於大王,為大王一統天下的大業,赴湯蹈火,於所不辭!”
甘寧,終於歸降。
陶商大喜,當即再次下階,將甘寧扶起,哈哈笑道:“本王得興霸這員水上大將,他日何愁不能掃滅偽吳,一統江南。”
興奮之下,陶商是哈哈大笑,欣慰之極。
甘寧歸順明主,心中也萬分的釋然,不由也放聲大笑起來。
王帳之中,回響起他們君臣,豪然痛快的大笑。
……
江夏郡,夏口城。
城頭上,黃祖正背負著雙手,眉頭凝成了一股繩,凝重的目光注視著西麵。
那是長江上遊,赤壁的方向。
城南麵,長江滾滾而過。
大江上,一艘艘的戰艦,橫列江上,往來穿梭,戰旗飛舞。
各艦之上,戰旗飛舞如濤,彰顯著旺盛的士氣。
黃祖舉目掃視著他的艦隊,嘴角揚起了幾分欣慰,顯然已從前番慘敗的陰霾中走了出來。
就在幾天前,他在烏林一役中,拋下了了他的大王劉表,率領著幾千殘兵,一路倉皇的逃回了夏口城。
會合夏口原有的水軍,黃祖又拚湊起了一支近一萬人的水軍。
此刻,上遊已傳回消息,吳國已兵敗赤壁,由陸路逃往了柴桑。
赤壁失守,這也就意味著,通往夏口的門戶洞開,他很有可能麵臨魏國水陸大軍的進攻。
黃祖卻並沒有失去鬥誌。
他所依仗的,除了還有一萬水軍之外,便是腳下這座巍巍的夏口城。
“陶賊,這夏口城是我黃祖苦心經營了近十年的堅城,比襄陽和江陵還要堅固,你若有膽,就來攻我試試吧……”黃祖傲然的臉上,漸又流露幾分決然自。
他是不得不決然,因為,他已無路可退。
江夏是他經營了十幾年的大本營,他所有的本錢都在這裏,如果江夏失守,他根本不可能去投奔孫策。
畢竟,孫堅可是他殺的,先前兩國聯手,那是因為孫策看他們楚國還有一定力量,有可利用之處,所以才會暫時放下殺父之仇。
若是他失了江夏,以光杆司令的身份,前往吳國投奔,孫策不殺他才對。
所以,他無路可選,隻能死守夏口。
於是,在逃回夏口之後,黃祖才重組敗兵,接連數天的江上大規模演練,與其說是在練兵,倒不如說是在向陶商秀肌肉,以顯示自己實力尚存,想讓陶商對大舉進攻江夏,心存幾分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