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謀士們卻不同,他們要考慮大局,考慮的更深遠一些,自然沒有武將們那麼激動。
“適才大王決心以變法大局為重,不對燕國用兵,眼下卻又要對楚國用兵,似乎有些……”蕭何話未言盡,意思卻已明了。
陶商卻傲然道:“劉備實力遠勝於劉表,滅劉備自然需要起傾國之兵,難道滅個劉表,也要動用傾國之兵嗎?”
蕭何被問住了,一時無言。
這時,沉默已久的張良,終於站了出來,拱手微微笑道:“大王言之有理,劉表雖然兵多糧足,可惜其軍戰鬥力皆不強,良估摸著,我們隻需要出動五萬步騎就足矣,而且,我們可以把戰略目標,定為奪取襄陽便可,無需深入長江遊域,非要滅了楚國全境。”
張良一席話,更堅定了陶商的信心,且讓他思路又為之開闊。
隻要他能攻下襄陽,就能把南麵的邊境,推進至漢水一線,到時候有漢水天險阻隔,就等於徹底斷了世族們逃往南方的路線,雖未滅楚,卻實現了阻止世族逃亡的戰略目標。
“欲破襄陽,我軍就必須要速戰速決,眼下劉表的大軍雖盡在襄陽,但其在前番五國伐我大魏之戰失利後,已命大將文聘,於新野、育陽二城加固城防,顯然是防備著我軍進攻,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劉表便可派大軍進駐此二城,介時,我軍豈非又陷入一場持久戰中,這顯然對我們推行變法有所不利。”
商鞅雖也讚成對劉表用兵,卻又提出了自己的提憂。
“商卿擔憂也不無道理,子房,你可有何速破楚國的良策?”陶商期許的目光,看向了張良。
張良沉吟片刻,臉上揚起一抹自信的詭笑,“既然如此,那我們就給劉表演一出聲東擊西之計,叫他來不及派兵進駐新野育陽二城吧。”
聲東擊西之計?
陶商思緒飛轉,眼眸轉了幾轉,驀然間恍然明悟。
一聲冷笑,陶商欣然喝道:“傳令下去,命英布率軍向蒲阪津集結,再命周亞夫率弘農之軍,逼近潼關,本王將率五萬步騎主力,克日進駐南陽,三麵齊攻,一舉擊滅秦國!”
滅秦!
眾臣神色一變,無不為陶商這道王令震撼驚愕。
方才他的大王還力主要攻楚,怎麼轉眼之間,卻又要滅魏,這也變的太過突然了,一眾武將們無不震驚茫然。
樊噲更是摸著腦瓜子嚷嚷道:“大王啊,不是我老樊抱怨,你一會要滅楚,一會又要攻秦,你到底是叫咱們要滅誰啊,我都糊塗了。”
陶商哈哈一笑,揮手道:“你們隻管依令而行便是,到時自然就知道了。”
武將們茫然不解,商鞅、蕭何等文臣謀士們,卻已恍然省悟,眼中皆流露出讚歎的神色。
武將們雖有疑惑,不過他們又素來知道,他們的大王最擅長的就是出奇兵,往往會有異想天開的手段,讓他們大跌眼鏡,今陶商既然這麼有信心,眾臣心雖有狐疑,卻也不敢再有什麼異議。
陶商遂是起身,鷹目環掃殿前眾臣,手一揮,高聲道:“爾等散去,各自早做準備吧,克日隨本王奔赴宛城。”
“諾!”
眾臣散去,戰爭的動員令,就此發布,整個大魏所據的兩河諸州,很快就沸騰起來。
成千上萬的軍隊,開始向許都方向集結,兩河的青壯丁夫,也被動員起來,準備運轉糧草。
除了幾位智謀不凡的謀士之外,大魏國上下,皆以為他們的魏王,將率領著他們不敗的大軍,三路進攻秦國,覆滅曹操。
魏國這麼大動作,很快便有細作,將情報送往了長安。
曹操方麵立刻緊張起來,雖對陶商的真正目標存有懷疑,卻也不敢輕視,急調重兵於武關、潼關和蒲阪津一線,擺出一副拒守之勢。
至於楚國劉表方麵,屯於襄陽的重兵,並沒有渡過漢水,進駐育陽新野一線,顯然劉表君臣皆以為,陶商是真的要伐秦滅曹。
收到楚國方麵細作的情報,陶商笑了,他知道,張良給他所獻的這道聲東擊西之策,起效果了。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大魏的軍隊集結已畢,仲夏之時,大魏之王陶商,親率五萬精銳的步騎大軍,挾著必勝的信心,浩浩蕩蕩由許都而下,進至宛城一線,與老將廉頗會合。
為了保護變法順利推行,防範世族趁機作亂,除了鎮守四方邊境的軍隊之外,陶商在國內還留守了近五萬的軍隊,以鎮守內部。
大軍由許都而發,不日進駐宛城,陶商任命蒙恬為先鋒,由宛城北上,擺出向武關進軍之勢。
在此假象的掩護下,陶商突然間亮出了猙獰的真麵孔,大軍由宛城北上之後,借著夜色掩護,突然間改道南下,直奔楚國北部門戶育陽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