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12歲的董振剛上初一。然而因為家庭條件拮據,幾度因為交不起學費,無奈退學。他跟著村裏人到燕京打工,因為幹不了體力活,他被同村人拋棄。
因為沒有工作,賺不到回家的路費,餓了兩天的他摔倒在邵氏集團門口。
當時邵氏集團正值金融危機,整個公司因為金融危機,高層動蕩不安,人心惶惶。準備參加董事會的邵立軒剛下車,就碰見了倒地不起的董振!
隨後,邵立軒推掉了董事會,並親自送董振去醫院。也是因為推掉了董事會,邵氏集團一個上億的項目被花旗國一家公司以缺乏誠信的理由拒絕。
一個億的項目,在十五年前十分難得!
當所有人都在責備董事長邵立軒的時候,邵立軒從醫院等到董振蘇醒,並給他買了吃的,穿的。當得知他才十二歲的時候,邵立軒流淚了。
董振永遠不會忘記,邵立軒在床邊給他說的那句話:“孩子,你的年齡差不多和我姑娘一樣大。像你這樣的年齡,應該好好學習。用知識回報家人,回報祖國。如果我願意資助你大學畢業之前的所有費用,你願意繼續上學嗎?”
懵懂的董振答應了。
董振被邵氏集團的工作人員送回原籍,並在邵氏集團公益報表上寫下了董振的名字。備注為大學之前產生的所有費用,將由邵氏集團承擔,直至其大學畢業,生活自理。
然而董振並沒有讓邵立軒失望,幾年後,他被燕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寄到了邵氏集團董事長邵立軒的手裏。
拿著那張沉甸甸的通知書,邵立軒心裏激動壞了。他資助的每一個人,都通過努力,獲得了社會,學校的認可。這是他最高興,開心的事情。
董振不敢想象,如果十五年前不是遇見恩人邵立軒,那自己根本就不會像今天一樣站在世界五百強企業,更不會被燕京大學錄取。
董振知道,他必須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用心,努力的為公司創造財富,才能報答邵氏集團的恩情。
邵氏集團不僅資助董振上完大學,還幫助他家裏蓋了新房,並每年為他父母進行一次免費體檢。這樣的待遇,讓村裏人羨慕不已。
十五年後,董振成了邵立軒最得力的助手。
“咱們公益項目裏怎麼沒有關於遠山鎮的項目?”邵立軒問道。
董振看了眼辦公桌上的報紙:“邵董,您指的是遠山鎮學生上學難的問題?”
“對!”邵立軒答道。
“遠山鎮有些複雜,它靠近邊境,經常有毒販在那邊活動。我們的人去了,恐怕安全沒有保障。”董振說出了心中的顧慮。他知道,邵伯心裏牽掛著那些孩子。
“下午讓公益基金會過來開個會,研究一下,解決遠山鎮上學難的問題。有困難,不能退縮,要懂得解決!”邵立軒洪亮的聲音,在電話中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