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日本老太太專家(2 / 2)

鬆澤搖頭,微笑道:“隻有八九個人而已,事實上他們都在兵庫縣、奈良縣,在這裏的隻有兩個人,我和我的同事紀子老師。”

“紀子?”尋秋池追問,“她在哪兒?”

鬆澤指指樓的後方,那裏似乎也有一個頗大的建築,但因為被教學樓遮著,背後又是大山,所以從道路的方向看不見。

“為什麼你們要分開?而且隻有兩個人的話,你們會很難保護自己。”潛淵說。

鬆澤解釋:“因為我和紀子老師對空間的要求比較高,我們是地震研究者。”

他的話音剛落,一台較遠處儀器發出了一聲長長的蜂鳴,他連忙表示沒關係,是正常的運作,然後走向那台儀器,從上麵撕下了一長條的紙。

尋秋池三人不約而同湊上前看,紙上是顫動的黑色線條——地震波形。

潛淵說:“鬆澤先生,你和紀子女士是地震專家,而你又在一場樓房坍塌事故後及時聯係了我,這是不是說明那場事故就是地震?”

鬆澤說:“對不起,我是一名研究者,不能這麼輕易下結論。我們先把紀子老師喊來行嗎?”

潛淵點頭同意。鬆澤便對著牆邊的一台通話設備說道:“紀子老師,中國來的潛桑他們到了,請你過來吧。”

在等待紀子的時候,潛淵、尋秋池和九皋分別找了地方坐下。馬不停蹄的旅行還是很累人的,再說那輛負責趕路的八手小汽車又耗費了他們絕大多數的精力。辦公室儀器雖多,椅子卻不多,九皋毫不猶豫地占了看上去最舒服的皮質電腦椅,潛淵和尋秋池隻能坐在桌子上。

紀子來了,出乎大家的意料,她是一位老年女性,目測有六十歲上下。她有一頭斑白的頭發,在腦後梳理盤成整齊的發髻,笑容謙遜溫柔。

在反選擇委員會裏,以老年人形象出現的成員極少。因為絕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在年輕時就被吸納了,然後在漫長的服務年限裏保持入會時的模樣,比如行動七處的三隻,比如玲子。像四處長燕語那樣看上去三十幾歲的,在委員會裏就算比較老的了。

眼前的紀子居然是這般年紀才加入反選擇委員會,說不定也是日本社會重度老齡化的體現。

“紀子老師。”鬆澤介紹道,“這是潛淵處長,以及九皋桑,尋桑。”

老太太一一與他們握手,自我介紹:“歡迎你們,我是紀子。”

很奇怪,她不說自己的姓氏。既然她不說,別人也不好追問,反正一朝加入委員會,就與尋常的人生脫鉤了,不使用姓氏也沒關係,潛淵和九皋也早就不在乎自己姓什麼。

“紀子老師。”潛淵隨著鬆澤的叫法稱呼她,“請問您把我們找來有什麼事?”

紀子笑了笑,指著巨大辦公室角落裏的一台電視說:“因為那個。”

在那個角落,錯落有致的安放著將近三十台電視,,猛一看去好像大商場裏的電視展示區。每一台電視都開著,在播放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語言的新聞,尋秋池眼睛尖,一眼就看見了其中一台正在播放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節目。

日本與中國的時差是一個小時。潛淵看了看表,現在是日本時間七點半,在國內就是六點半,正好是早間新聞開始的時間。

電視裏的影像他和尋秋池非常熟悉,是工人新村住宅樓坍塌救援現場。因為事故發生後72小時內都是黃金救援時間,所以救援的人力、物力有增無減,現場記者正在介紹情況,報告幾人獲救,幾人死亡,幾人受傷,幾人仍在失蹤中。由於所有的電視都開著靜音,所以聽不見記者口中的數字,但是沒關係,信息在互聯網上都查得到。

潛淵詢問地望著紀子。

紀子向鬆澤示意,鬆澤立即帶領大家走到了一台電腦前,打開其中的某個文件。電腦屏幕上跳出了類似的災難現場救援影像,似乎也是地震,人們正在刨磚挖土,抬起傷員,但是畫麵模糊,像是拍了有一陣子了。

“這不是在中國吧?”尋秋池湊近屏幕。

“這是巴基斯坦。”紀子說,“1998年。”

她繼續道:“1998年1月17日下午2點46分,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首府奎達,發生了一起紡織工廠樓房坍塌事故,造成了53名女工的死亡。這件事情在國際新聞裏隻出現了十幾秒鍾,顯然那些大電視台認為五十三條無辜生命還比不上某影星的花邊新聞重要。”

“是地震嗎?”尋秋池問。

“我們一開始認為不是。”紀子說,“因為巴基斯坦雖然是地震高發國家,但他們的房屋質量顯然更為堪憂,但是後來我們意識到自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