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鋪會衰落嗎
卷首語
作者:齊書陽
2012年CCTV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獲獎的阿裏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和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就“電商能否取代傳統的店鋪經營”展開辯論,並為10年後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份額能否過半設下1億元賭局。在實體經濟店鋪裏開疆破土的王健林承認電商現在“很厲害”,不過,他並不認為電商會成為未來零售市場的主流。而馬雲則認為,“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但是是基本取代你們。”
未來,電商占主流還是傳統店鋪占主流,現在還很難定論,不過,我們可以分析分析電商和實體店鋪各自的優缺點,讀者自會有自己的觀點。電商的優點是什麼,大部分人會第一時間回答便宜,這源於這麼多年電商的宣傳和瘋狂的價格戰,並且前幾年的京東、當當確實如此。不過,在競爭格局逐步穩定的今天,電商的商品再也不便宜了。連馬雲在辯論中也沒有提及便宜,而是說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電子商務今天不是模式的創新,是生活方式的變革。”
生活方式變革這個提法確實是一針見血,不過,我們還是再回頭說說便宜的問題。相信在經曆過多次帶有欺騙性質的電商價格戰,有長期網絡購物經驗的消費者都會有自己的感受。價格戰、打折促銷更多是一種噱頭,絕大部分商品的價格並沒有真便宜,尤其是在經曆了媒體連續幾年的揭露報道後,消費者對電商先提價後打折、缺貨、商品型號不一致等等小伎倆早已熟知。而傳統的打折促銷則跟傳統實體店鋪已無二致,去西單商場或者公主墳的城鄉商廈這些實體商鋪,你會發現天天在打折。走進超市,你會發現每天都有幾款商品在做促銷。這些都是商家吸引消費者的傳統把戲,線上線下已無區別。
再來看看電商這邊的陳述,號稱最便宜的京東,現在再也不敢這樣說了。而樂淘CEO畢勝更是把電商和實體店鋪的各項成本一一對比後,最後的結論是電商成本一點也不低,甚至更高。傳統觀念總是認為電商沒有實體店鋪的地租成本,應該更便宜,但是沒有看到電商需要維持龐大複雜的網站,其技術開發和維護成本絲毫不少。此外電商的營銷成本非常高,內行人都知道網絡上獲取一個訪客都是需要成本的,電商需要為流量支付巨額資金,例如搜索引擎、導購網站、網絡廣告聯盟等等。
說完這些你就知道電商高額的成本決定了其真的沒法便宜,另外對於品牌商來說,他也不允許任何一個渠道隨便調整價格,打破自己統一的售價體係,從而侵削其他渠道,降低自己的總體收益,尤其是實體店鋪還占主流的當下。所以,我們看到聯想等品牌PC、七匹狼等品牌服裝,線上線下價格都是一致的。
說完價格,再說生活方式,電子商務確實在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便捷,足不出戶就能淘盡海量商品。不過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網上購物的人都有過深刻的體會,在海量商品中挑選是件多麼痛苦的事情。網上購物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實時性,看不到實物,摸不到,不能測試(開機檢驗或者試穿),貨物也要幾天後才能送達,購物的快感在這種滯後性以及海量的挑選中消磨殆盡。這種根深蒂固的缺點決定了網絡購物隻能局限在一些商品和一些人群中,相信很多人在決定買一件貴點的衣服時,肯定會選擇去實體店中試試、摸摸,如果價格沒有太大出入,就在實體店中買了。所以,當當以圖書起家,凡客以襯衫起家,京東以3C產品起家,這些都是標準化很高的商品。而淘寶中賣得最好的永遠是便宜的衣服。
當然,商業環境在快速演變,現在誰也很難判斷未來誰會占主流,不過,在電商凶猛的今天,不要隨隨便便就斷言實體店鋪會衰落。正如王健林所言,電商衝擊最大的是那些經營不善的實體店鋪,例如早些年坑蒙拐騙的中關村電子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