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劉賜的野心(1)
劉安一家因為謀反被殺光,張湯還不過癮,準備把衡山王劉賜一並幹掉,但是武帝覺得劉賜沒有謀反,就因為與劉安是親兄弟這個理由說不過去,所以沒有同意。
但劉賜也不冤枉,他的確有他的小心思。
劉賜雖然與劉安是兄弟,其實一開始關係不怎麼樣,劉賜對這個哥哥有看法,認為哥哥拉攏他就是想吞並他的國土,所以縱然哥哥經常主動聯係,他也不願意鳥他。
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悲劇,父親早死,兒子本應該互相幫助,但是這家子,兒子翻臉比外人仇恨來的還大。
元光六年,劉賜入朝參加皇帝,手下有個神棍叫做衛慶,不知道是不是在衡山國過得不舒服,還是因為工資不滿意,忽然想跳槽到武帝那裏,要說人往高處走,人家覺得小小衡山國不如朝廷天地大,跳槽是人家的自由。
但是劉賜覺得這家夥太不地道了,既然是我的人,那就一輩子是我的人,就是死了也的是衡山國的鬼,哪有這麼見異思遷想跳槽的,所以堅決不同意。
但是衛慶跳槽的心願很強烈,任憑劉賜多次挽留就是不幹,這下劉賜心裏就犯嘀咕了,心想著小子是不是有什麼別的想法,莫非抓住我什麼把柄想暗算我,幹脆你不仁我不義,先下手為強。劉賜派人把衛慶抓起來嚴刑拷打,想讓他屈服,還請衡山國的內史給他辦罪。
內史是個好人,覺得人家就是想跳槽而已,何必要人性命,所以頂住領導壓力,堅決不同意,劉賜一看,好家夥,都不聽話,那我這衡山國主還做不做,如果今天不殺雞給猴看,以後還怎麼當大王,所以幹脆上奏:要求辦罪內史。
人家內史也不是吃素的,在衡山國這麼多年,你屁股上有幾個痱子人家一清二楚,這邊上湊的還沒有回來,內史的舉報材料就遞上去了,舉報劉賜:侵奪民田,掘人墳墓。
聽起來這都是小罪名,但是漢朝以孝治國,掘人墳墓是大罪,加上皇帝對封王采取警戒的態度,一旦有把柄立馬修理,所以罪名不大,影響不小。
本來司法部門想把劉賜辦罪,但是武帝覺得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略加懲罰就可以了,最終結果是:從今往後,衡山國兩百石工資以上的官員由朝廷統一任命。
就這麼地,把劉賜這個國王給架空了,人都不是你的,看你怎麼作怪,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監控中,以後老實點,做個太平王爺就好了。
如果是普通人,多半會這麼想,衡山地處南越,雖然當時屬於窮鄉僻壤,但是氣候宜人,天然氧吧,又是旅遊勝地,老老實實做個隱居大富豪,吃喝玩樂,再多搞幾房姨太太,平安終老,簡直八輩子修來的服氣啊!
但是劉賜可不是這麼想,即便他是這麼想的,他的家人也不這麼想!
一句話:飽暖思贏欲,人就是賤!
劉賜的原配老婆叫做乘舒,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叫做劉爽,次子叫做劉孝,女兒叫做無采,除此以外還有兩個小妾,一個叫做徐來,一個叫做厥姬,本來一家人生活和睦,彼此相互製衡,也說不上有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