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父偃在武帝耳邊不失時機的流露出同樣的意思。
武帝下詔:賜死劉定國。
賜死的旨意還沒有到,劉定國就自殺了。
燕國的國號也被摘除!
事情完了,大家卻感到很恐懼,因為大家隻看到主父偃在皇帝麵前說了幾句話,皇帝就下令把一個藩王給處死了。
要知道:那可是劉姓的藩王啊,雖說大家也認為他罪大惡極,但是誰都沒想到皇帝會真的把他幹掉。
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但從來沒有哪個藩王因為這種問題被賜死,一切的一切都在於:多了一個主父偃!
於是劉定國死了,主父偃火了。
大家都開始巴結主父偃,唯恐哪天他在皇帝麵前說幾句自己的壞話,自己也的跟著完蛋。
主父偃對大家的巴結來者不拒,金錢美人全部照單全收,有多少算多少,你敢送,我就敢收。
他的朋友看到他如此飛揚跋扈,就好心勸他:不要太橫。
主父偃微微一笑: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便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逆施耳。
主父偃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自己這樣做遲早會出事,但是他半生坎坷,受盡白眼,對生活早已無牽無掛,老天給了他享受權力的機會,他決定不計後果,混一天算一天,縱然是死也值得了。
人生得意須盡歡!
他選擇了一條煙花之路!
主父偃想死,不久機會就來了。
齊國有個人叫做徐甲,也是個馬屁高手,善於察言觀色,尋找機會往上爬,他找啊找,終於找到了幾個好機會。
王太後有三個女兒,都嫁的挺好,惟有入宮前生的女兒金俗,讓她很擔心,金俗有個女兒,叫做娥,老太太很希望外孫女可以嫁給哪個藩王世子,這件事情被徐甲知道了,他看到了機會。
老家的齊王
齊王劉次昌,即位時間不長,按照徐甲估計,應該還沒有正式結婚,如果能把金俗女兒嫁給劉次昌,太後自然會很高興,太後一高興,自己的榮華富貴不就來了。
徐甲向王太後主動提出要做媒人,把修成君金俗的女兒嫁給劉次昌。
有這種好事王太後自然十分高興,千恩萬謝,派劉次昌出使齊國提親。
劉次昌去齊國之前,主父偃突然找上了門。原來主父偃聽說了徐甲的事情,他也打了個小算盤,希望徐甲順帶推銷一下自己的女兒,王後不想了,希望可以做個王妃。
大紅人上門,徐甲當然高興,當場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你想想:一邊是太後,一邊是皇帝身邊最紅的大臣,如果事辦成了,兩邊都感謝我,那我還不得上天。
簡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就是天塌下來,也的把這事辦成。
哪知道,徐甲想的太簡單了,齊國的情形比想象的複雜一百倍。
這位齊王劉次昌,所作所為比自己的遠方本家劉定國還厲害,簡直到了禽獸不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