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大俠郭解(2)
為了徹底洗白自己,成名的郭解在收攬人心方麵越來越純熟,不但一般老百姓被他忽悠,即使是對他有成見的人也被他忽悠。
有一天郭解出門,看見路邊有個人看到他來了鳥都不鳥,覺得挺有意思,要知道當時的郭解,那可是當地的大人物,他走到哪,老遠人家都的站起來迎接,如果不迎接,你懂得。
郭解的兄弟一看,呦,小子不識抬舉,見到我們郭大爺都不給麵子,要上天,你想上天我們就幫幫你,等會郭大爺走了就把你帶到個沒人得地方做掉。
但是郭解卻有自己的想法,他想通過這個人,這件事,讓自己的形象更上一層樓。
郭解先到縣衙,打聽到這個人的身份地址,然後悄悄的花錢,讓縣衙把這個人的兵役給免了。
漢朝實行的是義務兵製度,男人滿二十三歲都要服兵役,這在當時是一種先進的製度,比西方同類的兵役製度早一千多年。
為什麼是二十三歲,不是二十歲,二十一歲,這個也是有講究的,古人認為二十歲就是成年人了,就可以頂天立地支撐起一個家,而三年被認為是一個周期,三年耕,有一年之蓄,也就是說幹三年的活,攢的錢和糧食可以滿足一年不幹活,所以二十三歲是一個合理的時間節點。
除此以外,兵役也是有長有短,短的幾天,比如戍邊,你沒有看錯,就是幾天,當年陳勝武廣就是這種類型的,據說當時那波人戍邊的服役期限隻有三天,但是路上來回就的走半年,而且差旅費自理。
為了三天服役,失去一個天下,秦朝夠背的!
長的有一年兩年,看具體情況。
但是:交錢可以免服役。
不管是幾天還是幾年,沒有幾個人願意服兵役,所以有錢人家都是交錢,兩千銅幣,說也不算多,但是對於窮苦人家,這是一筆很多的開支。
而郭解,悄悄的把這事給辦了。
這位安之若素的老兄等到服兵役的時候才發現,竟然沒有人來喊他,一等沒有,二等沒有,去縣衙一打聽才知道:郭大俠已經給交過錢了。
吃人家的最短,拿人家的手短,本來看郭解不順眼,現在郭解簡直就是救命恩人,如何能不感激,這位老兄非常識趣的立即上門賠禮道歉,郭解裝模作樣一番也就接受了。
道歉並不是郭解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一個榜樣,一個以德報怨,以德服人的榜樣。他要通過這個人的嘴讓當地人都知道:我郭解究竟是個什麼人。
一時路人皆知:郭大俠急人所急,君子之風。
郭解的目的達到了!
有了名,許多事情就好辦。四鄰八鄉的人犯了事都來投奔郭解,有什麼糾紛也都來找郭解調解,郭解從一個犯罪分子一躍成為當地的地下法官。
洛陽有兩大姓氏,因為一點小事結仇,經常互相報複,當地的大豪多次調節都沒有辦法化解兩家的仇恨,本地人覺得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大家和氣生財,經常鬥來鬥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想來想去,找到了郭解郭法官,希望他可以出麵調節。
洛陽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如果能在洛陽打響自己的名頭,那以後路子將更加寬廣,品牌創建中的郭解,高瞻遠矚,愉快的接受了邀請!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裏,郭解悄悄來到洛陽,也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總之,一個通宵兩個仇深似海的姓氏被郭大俠搞定了。
做了好事的郭解還學了一把雷鋒,他讓兩家先不要聲張,天亮以後找幾個本地的大哥再來勸勸,然後和解,給當地大哥留個臉麵,以後大家見麵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