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平叛(6)(2 / 2)

齊王的堅持收到了回報,沒過多久,平陽侯曹襄,大將軍欒布率領的援兵殺到,擊敗了三家反王,解了臨淄之圍!

現在倒黴的變成了變成了幾位反王。吳楚聯軍已經完蛋了,他們幾個就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起來了。

投降,丟不起哪人,不投降,就的戰死,既不投降也不繼續反叛,就等著你來處理我吧。

膠西王劉卬,是個很孝順的人,戰敗以後知道肯定是活不成了,唯獨不放心的是自己的老娘,想想當年要不是被劉濞鼓動,也不至於走到這步田地,說來說去是自己立場不堅定,貪圖小利,如今後悔莫及,十分難過。兒子劉德勸他收拾舊部繼續抵抗,實在不行學田橫退到海上去,反正一時半會別人也抓不到他,但是劉卬已經心如死灰,哪也不去就在家裏等著朝廷來抓他。

沒過多久,功高候韓頹當上門,韓頹當是當年韓王信的兒子,韓王信反叛以後在匈奴頹當城生的兒子就叫做韓頹當,後來呂後時期韓王信的妻子帶著兒子回歸漢朝,呂後念著老交情沒有治罪,韓頹當還收到重用,七王之亂立了大功,所以特意來接收膠西國。

韓頹當對造反這種事情感同身受,畢竟是叛亂家庭出身,到了膠西國以後,當麵把詔書一念,意思很清楚,按照漢朝法律,謀反是要腰斬的,你自己看著辦吧。劉卬早就知道是這個結果,隻要能保住老娘性命,自己死是罪有應得,所以也不再多言語,直接自殺了事。

其他幾位大王,膠東王劉熊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避光也都十分英勇的戰敗自殺。

趙王劉遂當年造反最堅決,不僅自己造反,還裏通外國,吃裏扒外,勾結匈奴一起反,全然不記得自己的爺爺被匈奴羞辱過。這種數典忘祖的行為受到了下屬的嚴重鄙視,劉遂的宰相建德、內史王悍勸諫劉遂,劉遂惱羞成怒,不但不聽,還下令燒死建德和王悍。後來酈寄的大軍一到,劉遂就頂不住了,撤到邯鄲頂了七個月,等到吳楚聯軍失敗以後,匈奴一看大事不妙,腳底抹油先開溜,劉遂孤立無援,但是堅決不投降。等到酈寄彙合欒布水攻邯鄲,劉遂生無可戀,兵敗自殺。

七王全部完蛋。

最倒黴是齊王劉將閭,這位老兄雖然有路中大夫這種烈士加持,但是在戰後清算中被查出有投降的打算,屬於造反未遂,雖然是被逼無奈,但是有謀反的現實,所以也被朝廷治罪,劉將閭聽說朝廷要收拾他,非常害怕,不等朝廷來人,迫不及待的搶先一步服毒自殺。大家一看他已經死了,也就不在追究。

這件事情生動的證明:牆頭草是沒有好下場的!

一下子死了八個王,封地在小角落的濟北王劉誌非常害怕,封地就在幾家反王旁邊,人家都反了你不造反實在不夠意思,再說了既然你不造反就是人家的敵人,劉將閭就是個例子,所以劉誌也決定造反,誰知道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劉誌這邊忙著修城牆造反,那邊手下的郎中令兵變,把他抓起來,像戒毒一樣關了個緊閉,等到劉誌被放出來,叛亂已經被收拾的差不多了,劉誌這才明白,郎中令救了他一命。

但是計劃造反也是大罪啊,劉將閭就是個例子,被查出來也是要殺頭的,劉誌為了保命殫精竭慮,最終想到一個好辦法:找人求情

謀反大罪,能敢求情的人不多,但是劉誌拿定,隻要這位老兄出手相救,萬無一失。

梁王劉武

劉誌重金賄賂了劉武,又說了很多好話,主要是吹噓了一下自己在造反中的重要性,大意就是你看我形式這麼差都沒有造反,要是我造反你們就危險了,所以我不造反是有功勞的。

拿人家的手短,經過七王之亂,劉武明白了一件事情,別人的再好也是別人的,隻有自己的才最實在,所以對於金銀珠寶這種好處來者不拒,順便上書給劉誌求了個情。

大功臣弟弟求情,劉啟也要給個麵子,所以赦免了劉誌,隻是把劉誌的工作調動了一下,從濟北王變成了淄川王,待遇不變。

比起死去的八個反王,劉誌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