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賢君(2)(1 / 2)

第二十一章:賢君(2)

文帝重用袁盎張釋之這種比較務實的官員,沒過幾年,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加上他自己本身勤勞節約,體察百姓的疾苦,又聽得進別人說話,所以中華大地在經曆上百年的諸侯混戰以後,終於迎來安靜祥和的日子。

用一句話說:形式不是小好,是大好,大大的好!

就在萬裏江山一片紅,革命形勢大好這種大環境下,忽然有人報告:劉長造反了。

呂後在的時候,劉家的子孫一個個戰戰兢兢,寧可自殺也不敢出頭,劉恒上台,一個個搖身一變,都威風的不得了,所以說人善被人欺,皇帝善良也被人欺負。

說起劉長造反,這事有點曆史。

劉長是劉邦的小兒子,母親叫做趙姬(這名字是不是很眼熟),當年劉邦出差路過趙國,趙王張敖,也就是劉邦的女婿十分的孝順,覺得嶽父來了也沒有準備什麼禮物,就投其所好,把自己的小妾趙姬送給嶽父臨時使用,聽起來是不是很重口味。

劉邦也沒有嫌棄,當天晚上就寵幸了趙姬,然後第二天就離開了,對於劉邦來說,這不過是他無數女人中的一個,甚至叫什麼他都記不得,但是巧合的是,劉邦走後,趙姬竟然發現自己懷孕了,這事更神奇了(是不是很像秦始皇他媽趙姬),要知道當時劉邦已經五十多歲了,一夜大肚,這效率實在是令人驚歎,至於是不是劉邦的種,誰也說不清楚,反正趙姬一口咬定,這娃是劉邦的,趙王張敖一看趙姬懷孕,趕緊在外邊給趙姬找了住處,好好供養。

後來因為趙王下屬貫高謀反,趙王一家子都被關進大獄,趙姬也受到牽連,挺著大肚子也被關了進去。

趙姬的弟弟趙兼和審食其認識,所以就托審食其向呂後說情,畢竟懷的是劉邦的骨肉,大家都是一家人,和謀反無關。

呂後是個大醋壇子,對老公沾花惹草的事情聽到就來氣,當然不願意幫忙,審食其這種事也見得過了,呂後不幫忙他也沒有辦法,沒有想到這事後果如此嚴重。

趙姬是個剛烈的女人,在監獄生下兒子劉長以後,得了產後抑鬱症,本打算哥哥可以救自己出去,說不定母以子貴,將來還可以登堂入室,過上榮華富貴的好日子,沒想到一等兩等也沒有等到消息,最後在絕望中拋下自己的孩子自殺,當獄卒把孩子送給劉邦以後,劉邦才知道真相,非常後悔,就讓呂後來撫養劉長,呂後老來得子,雖然不是自己親生,但是一反常態,母性大發,跟這個養子相處的十分愉快,劉邦死後那些王子個個遭殃,唯獨劉長啥事沒有。

劉恒即位以後,劉長就成為唯一在世的兄弟,劉恒也非常照顧這個小弟,平時有事沒事慣著他,每次劉長來長安都喝酒鬧事,見到皇帝也不喊皇上,而是直接稱呼大哥,劉恒也不生氣,結果越慣越狠,越來越不可收拾,最後惹出大禍。

劉長雖然沒有見過自己的親媽,但是他非常的孝順,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母親的死因,非常的憤恨,雖說母親是自殺,但如果不是被關進大牢,加上產後抑鬱也不會走上絕路,讓自己變成孤兒,想來想去這事要怪隻能怪呂後,但是一來不敢恨呂後,二來養育之恩在那,恨不起來,想來想去,把氣都撒審食其頭上,覺得要不是這個小人當年說情不給力,母親也不會死,所以一心想殺審食其為母報仇。

審食其此時已經被免去了丞相的職務,退休在家養老,家裏也沒有保鏢護衛,而劉長正是年富力強的階段,且身體十分強壯,長著一雙麒麟臂,據說能舉起大鼎,要是活到現在說不定能得個奧運會舉重冠軍,一個是正當年的小霸王,一個是官場失意的糟老頭子,以敵我雙方實力對比來看,劉長要幹掉審食其有一千種方法,兵不血刃,借刀殺人,既幹掉對手又不會引火燒身,但是這位王爺就是這麼有個性,拐彎抹角的方法對他來說太不過癮了,殺母之仇不共戴天,忍了這麼多年堅決不忍了,所以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一種最解氣也是最愚蠢的方法—親自動手殺人。

他帶著一柄大鐵錘去拜會審食其,審食其聽說淮陽王來了,趕忙出來迎接,還點頭哈腰,端茶倒水,希望巴結一下這位當朝皇帝的愛弟,哪裏知道劉長二話沒說,直接從口袋裏掏出見麵禮--大鐵錘,梆梆幾下就把審食其給敲死了。

殺了人,這事就大了,畢竟審食其是退休的丞相,享受老幹部待遇,而且是在天子腳下,首善之地上門殺人,手段殘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按照當時的法律肯定是要砍頭示眾的,劉長也不是傻瓜,知道這事躲不過,直接自首,還給自己找了一大堆的理由,說了一通審食其的不是,大致意思就是:殺審食其是為母報仇,他以前做了很多壞事,我殺他既是報私仇,也是為民除害,人我已經殺了,你們看著辦吧。

審食其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是這事卻十分冤枉,說情幫忙這種事情本身就不是義務,幫得上就幫,幫不上也不能怪人家,要怪就怪自己站錯隊,樹敵太多,結果冤死了都沒有什麼人為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