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報應(2)(2 / 2)

周勃穿著盔甲,拿著砍刀,聽到季布宣布對他實行雙規調查的消息,當場腿就軟了,反抗都沒反抗,就被人裝上囚車,押往長安。

周勃到了長安,二話不說,先被投入天牢。坐牢已經夠可憐的了,但是進了牢房才知道,比坐牢更可憐的是,坐牢還得挨打挨罵。

各位看官有看過水滸的都知道,坐牢第一件事,就是先被打一頓殺威棒,什麼叫殺威棒,就是你既然來了,先把你收拾一頓,讓你知道知道厲害,免的不長記性,說好聽點,這叫方便管理,說不好聽的,就是想收拾收拾你,進監獄,有冤枉的,但是沒被冤枉的占多數,寧可錯打一千,不可放過一個,不服是吧?打你兩頓,還不服?打到你服為止。

作為著名將軍,開國元老,原太尉、丞相,文帝開國第一功臣,絳候周勃就麵臨十分尷尬的局麵,平時高高在上,進了監獄就跟長安城那些小偷強兼犯沒有什麼區別,那個時代媒體不發達,名氣再大,不認識你的大有人在,尤其是這種過氣明星,誰知道你是誰?

挨打周勃躲了過去,但是挨罵是免不了的,混了一輩子,大風大浪,榮華富貴都經曆過,幾十歲的人了,到頭來坐牢不說,還被人羞辱,周勃每天啃著窩窩頭,唱著鐵窗淚,回憶起前半生的崢嶸歲月,不覺悲從中來,就差尋死上吊了。

好在長安城人脈較多,有多少仇人就有多少恩人,有落井下石的就有雪中送炭的,沒過多久,家人就行賄獄卒成功,拿人家的手短,周勃立馬從低等犯人變成了重點保護對象,從陰冷黑暗的地下室被調整到每天可以照到陽光的高級牢房,配備高級馬桶夜壺,獄卒不但不罵他,每天還好吃好喝伺候著,有魚有肉有酒,據說都是從長安城的五星大酒樓采購來的,還一口一個周大人叫著,搞得周勃更加尷尬。

不僅如此,獄卒還順便做起了律師,十分有經驗的告訴犯人周勃,審問的時候如果有問題說不清楚,就找公主作證。

這一招好,公主作證,誰敢不信?就是真不信,你敢說嗎?

但是公主為什麼給你作證?

因為公主是他兒媳婦。周勃有個兒子叫做周勝之,娶了文帝的女兒做老婆,說起來周勃和劉恒還是親家,隻是這種政治婚姻,雙方實在談不上感情。

有了公主作證,審訊就變得容易,沒過多久,審訊環節就結束了,廷尉把審問記錄上交給劉恒:查實周勃無謀反之事。

其實周勃謀反這事,大家都知道是冤枉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文帝想收拾他,這就和當年大家都知道韓信謀反是冤枉的一樣,知道是知道,沒有一個人會站出來給你說話,即使周勃自己當年,也沒有給韓信說過一句冤枉。

別人作惡的時候你不發聲,等到你成為受害者的時候,也沒有人為你主持正義。

文武百官之首被冤枉,竟然沒有人說情,說起來周勃就心酸。

處分決定遲遲沒有下來,周勃自己等的心驚肉跳,托人一打聽才知道:有人為自己說情。

袁盎,就是他,當年在文帝麵前說周勃不是的是他,現在反過來為周勃說明的也是他,除了袁盎,還有薄昭,文帝的舅舅,當年周勃為了巴結國舅爺,把自己的封邑一部分送給了薄昭,薄昭一夜暴富,十分感動,所以關鍵時刻人為財死,挺身而出,為周勃說情。

不僅如此,薄昭還專門給這事進宮向姐姐求情,薄姬是個十分念舊的人,覺得當年要不是周勃力主立劉恒為皇帝,自己娘倆還在代國喝西北風呢,入宮這些年,身體經太醫調理,好了不少,說來說去,也是周勃間接的功勞,不知恩圖報就算了,過河拆橋,誣陷周勃謀反這事做的太不厚道,所以把兒子喊過去一頓罵,當麵把自己頭頸扯下來砸劉恒。

劉恒本來隻是打算收拾收拾周勃,沒想到連老娘都驚動了,他是個十分孝順的人,所以一來二去,適可而止,就把周勃放了,恢複封地爵位,讓他在河東安安心心的養老。

周勃大起大落,再世為人,卻因禍得福,被害妄想症無藥自愈,回到老家以後,逢人便說獄卒的重要性,搞的人家都以為他又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