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大風起兮(2 / 2)

首戰告捷,再接再厲,英布收編了荊國的軍隊,進攻楚國,楚王劉交是劉邦同父異母弟弟,名副其實的水貨,讀了幾本兵書,接替韓信當了楚王以後忘乎所以,以為自己很厲害,聽說英布來了,決定分兵三路迎戰,美其名曰:互相照應。

這就好比出去打架,三個人一起上都不一定打得過,非要三個人輪著上,還說什麼互相照應,誰照應誰?

下屬告訴他,英布用兵十分凶猛,速戰速決,三路兵馬一旦一路敗了,其他兩路恐怕就會跑路,到時候不但不能互相幫助,還變成互相連累,不能這樣做。

劉交不聽,大凡這種官二代都有個特點,老輩的精明能幹到了他們手裏退化為剛愎自用,聽起來像是自信滿滿,力排眾議,做起來就是不知所以,胡幹蠻幹。

沒過多久,劉交的一路人馬被英布擊潰,另外兩路非常不出意外的選擇了跑路。

英布長驅直入,占領了楚國的大部分領土。

劉邦來了。

高祖十二年十月,劉邦大軍與英布叛軍在蘄縣以西相遇。這一年劉邦六十歲,正式邁入老年人的行列。

出乎英布的預料,這個老家夥來的比預想快了很多,聽說他前段時間生病,手下的人都見不到他,看起來傳言有誤。

既然來了,那就打吧。

跟著項羽混久了,讓英布這種經常反水的人也有了幾分強者的氣概,大家不要拐彎抹角,直接單挑,輸贏一把壓上。

這是英布一生犯的最大的錯誤!單挑這種事情,項羽可以這麼做,因為單挑他就沒輸過,章邯,彭越,田榮,見一次打一次,韓信也可以這麼做,但是他會把所有的計劃全部做好,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單挑。

英布的單挑很簡單,就是要單挑,因為他覺得自己能贏,實在不行跑回長沙老丈人家避避,當年在六安當強盜的時候就是這麼幹的。

劉邦遠遠的對英布喊道:我封你做了淮南王,你有什麼不滿意的,還想著造反。

英布的回答很坦白:因為我想做皇帝!

猛人就是不一樣,以前大家起兵都的找個理由,比如說暴君當道,比如天命神授,比如要清君側,比如為誰誰誰報仇,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遮羞布還是要的。

英布說話就是這麼坦白!大家也別廢話了,打吧!

雙方剛一開戰,劉邦就被英布軍狙擊手給黑了,一箭從馬上射下來,這是自當年成皋之戰被項羽狙了一次後第二次被狙,劉邦輕傷不下火線,強忍劇痛,繼續指揮戰鬥。

領導以身作則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漢軍,大家爭先恐後,要為領導報仇,這就好比一場球賽,一方被紅牌罰下去一個以後,剩下的人反倒是齊心合力,眾誌成城,這種超出預料,超出指揮範圍的事情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決定戰爭勝負從來都不是誰的武器有多麼先進,而是人,人心就是最強的武器。

周勃灌嬰酈商等人奮勇殺敵,漢軍士氣大振,反倒是英布軍抵擋不住,率先敗退。

兵敗如山倒!

英布一路跑到了小舅子長沙王吳臣那裏,希望可以東山再起,吳臣也不是傻瓜,放著好好的長沙王不做,跟著你這種落水狗造反,腦袋秀逗了。當天晚上,吳臣的使者就乘其不備,殺死了英布,把頭獻給了劉邦。

劉邦讓手下去追擊英布的殘兵敗將,自己一邊養傷,一邊順路回到了沛縣老家。

自從當年起兵,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回去了,如今六十歲,回趟老家,再回首,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家鄉的官員聽說皇上來了,早早的預備好行宮,作為老家最有出息的人,各家張燈結彩,扶老攜幼,歡迎高祖回鄉。

中年離家老年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七大姑八大姨來了,小學同學,幼兒園同學來了,當年和他傳過緋聞,發生過一些故事的寡婦,小媳婦也來了,當地的孩子們唱著山歌都來了。

他在老家擺了流水宴,請鄉親們大吃大喝十多天,把沛縣封邑的賦稅徭役全免了,眾人山呼萬歲。

劉邦激動的流下了眼淚,他動情的說道:我雖然建都關中,我死以後,我的魂魄依然眷戀故鄉。

他還寫了一首歌,交給當地孩子演唱,這就是著名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是劉邦最後一次回到家鄉,這位沛縣走出的貧民帝王,即將走到人生的盡頭!

青天弓箭無留影,落日河山有大風!